中国媒体博客
ChinaMediaBlog.com
宪法第一修正案呵护美国媒体
白宫与福克斯“口水战”背后

 白宫,福克斯电视台,最近展开了一场“PK”。是是非非,众说纷纭。与小布什不同的是,奥巴马本人是一个极度注重媒体关系的总统。而且,在奥巴马上任之后,由于承载了多数美国人“变革”的期待,因此媒体也相对对奥巴马比较宽容。在这种情况下,福克斯的声音就显得尤其刺耳。也正因为如此,美国才有评论员认为,奥巴马看起来像是一个被媒体宠坏了的孩子。奥巴马要适应福克斯刺耳的声音,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详见B04版·观察

 近日,美国奥巴马政府和福克斯新闻网之间的口水战愈演愈烈。在经济政策、医疗改革等问题上不断受到福克斯新闻网猛烈抨击后,白宫高级官员称,这家电视台是共和党的“传播工具”,白宫已将其视为敌人。随后,福克斯新闻网高级副总裁迈克尔·克莱门特发表声明,称白宫此举“令人吃惊”,白宫官员决定对一家新闻机构“宣战”,而没有将精力放在就业、医疗卫生等问题上。争论引发广泛关注。

 ■ 链接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1789年由国会通过,是美国新闻自由的法律根源,其内容为:“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伸冤的权利。”

 福克斯新闻网

 成立于1996年,凭借煽动性、鲜明的观点,以及在报道战争时的超级爱国主义热情,成立5年后就迅速崛起为美国有线新闻频道的领头羊,在美国国内的收视人数一度是CNN两倍还高。

 1 福克斯与奥巴马积怨已久

 福克斯电视台与奥巴马之间的矛盾并非始自今日。

 今年7月份,在讨论奥巴马的医改方案时,福克斯电视台邀请保守派人士对医改发起严厉批评。著名主持人格伦·贝克甚至称,奥巴马“对白人有着根深蒂固的仇恨”。

 9月,奥巴马出现在美国5家主流新闻媒体的早间访谈节目中,唯独没有上福克斯新闻网。最近一周,白宫高级顾问频频出现在美国各大媒体的访谈节目中,阐述医疗改革、阿富汗战争等问题,再度忽略了福克斯新闻网。

 尤其是在福克斯一再批评奥巴马的医改政策之后,白宫通讯联络主任安妮塔·顿专门向记者说明,奥巴马在上个月为推动医疗体制改革而接受其他电视台采访却特意拒绝在福克斯新闻网出镜,是因为这个美国收视人数最多的有线新闻网报道的不是新闻,是右翼宣传。

 福克斯也不是省油的灯,在近期的一次电视节目中,福克斯电视台的主持新秀格伦·贝克(Glenn Beck)在节目中向观众展示了一张地图,一个武装直升机模型和几个玩具坦克,他形容说“白宫里的人是一群战争贩子!他们正在同伊拉克开战,同阿富汗开战,同本·拉登开战,同基地组织拼命,同塔利班交火。现在,他们将迎来新的敌人———福克斯新闻网。”

 其实这个梁子还要上溯到去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当时作为共和党右翼阵营的主要媒体工具,福克斯电视台对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展开了大量的批评报道。

 为了挽回关系,奥巴马曾经在去年9月份接受了福克斯电视台的采访,但是这种态度软化的结果,福克斯电视台并没有投桃报李,还是用严肃的一贯腔调批评奥巴马和他的新政府。

 就连在奥巴马获得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之后,福克斯也果断出言奚落,并且报道了三位美国议员的公开信,大概意思是未经国会许可,奥巴马不得领奖,给了奥巴马一个不大不小的难堪。

 按道理说,白宫不是第一次遭遇媒体的冷嘲热讽,民主党总统也不是没有见识过媒体的厉害。当年克林顿绯闻事件由媒体曝光之后,克林顿忍气吞声地接受了媒体的批评,秉承其“永远不要和论桶买油墨的人起争执”的宗旨。直到卸任后才找到一个机会报复美国媒体。

 他在2001年参加德国“传媒大奖”颁奖典礼时酸溜溜地说:“我真的很渴望来到这里,因为在美国倘有任何一家的传媒颁发任何的奖项给我,每一个美国人都会感到极为惊讶。”

 对于美国政府来说,受到媒体的批评自然并不陌生,也不会意外。但是福克斯新闻网对奥巴马政府来说,却有不一样的意味。

 2 新闻与言论分离提升媒体公信力

 福克斯新闻网是近年来美国国内成长最快、成长性最好的电视网之一。这个电视网成立于1996年,由传媒大亨鲁珀特·默多克一手创办,迄今才13年时间。但是福克斯的观众群数量却在一直扩大,成为了美国第一大新闻频道。

 更重要的是,福克斯新闻网是一个有自身独特风格的新闻台。立台之初,被聘请加入的制片人罗杰·埃尔斯为了能够在几大电视新闻网中获得生存,确立了强化新闻分析的立台风格。自此之后,福克斯的新闻不光谈事实,还要谈观点和看法。这一叙事风格使得福克斯一举成名。

 而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人们在看惯了CNN、CBS的事实报道之后,开始对夹叙夹议,甚至是公然发表看法,鼓吹某种立场的福克斯感到耳目一新。

 而恰恰让民主党感到不痛快的是,这个观点先行的福克斯一直站在保守主义的立场上,支持共和党人和他们的观点。在美国媒体中,常常流行一个观点,当你跟朋友聊天的时候,通过了解他平日爱看的媒体,基本上可以知道他的政治倾向和主要立场。

 爱看福克斯的人,多数是保守主义支持者,也多数倾向于共和党的立场;关注CNN等媒体的人,往往更倾向于自由主义。

 尽管这个观点不完全正确,但是在美国南部几个共和党支持者占多数的州,福克斯的确有着非常庞大的观众群体。

 在美国新闻史上,曾经有过一段政党报刊时期,支持一个政党的媒体,常常会公开对另一个政党的领导人围攻谩骂,这段时期曾经被称为“新闻事业的黑暗时代”。比如美国《曙光女神报》就曾经围攻过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公开宣称“如果说曾经有人败坏过一个民族的话,那么华盛顿已经败坏了美利坚民族。”

 但在媒体逐渐成熟之后,新闻和言论开始出现比较明确的区别。新闻报道主要是针对事实的叙述,而言论则有比较明确的立场。这种做法本身显示了新闻专业主义的成熟,同时也提升了媒体的公信力。

 当然,也有例外。《芝加哥论坛报》就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一直以极端保守和孤立主义的观点闻名美国。1948年,杜鲁门代表民主党参加总统选举的时候,其对手是共和党候选人杜威。在投票后的第二天,《芝加哥论坛报》就用大字标题报道了“杜威击败杜鲁门”的消息,而最终获胜者,是我们都知道的杜鲁门。

 总的来看,新闻和评论类的节目区别,更日趋专业化,新闻主持人有专门的评论类节目来进行分析。最近的例子是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侵袭新奥尔良之后,小布什政府的反应速度比较慢,新奥尔良出现了人员伤亡。从CNN到NBC,美国媒体开始普遍批判小布什政府救灾不力。小布什自知理亏,除白宫新闻主任召开发布会出面辩护之外,也就淡然处之了。

 3 美国政府对媒体爱恨交加

 白宫和福克斯之间的论战,说到底是媒体如何“参与”政治,或者说政治如何接纳媒体的问题。

 这不是一个新问题。说得绝对一点,美国新闻史的发展,正是在媒体和政治关系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

 在美国政治制度设计之初,为了避免中央政府权力过大、过于集中,美国早期的政治家采用了两种办法,一种是在中央层面上的三权分立,行政、司法和立法三大分支相互制约;另一种则是给地方层面较大的独立自决权。

 但是在这两种办法之外,社会制度对于权力关系的制约和监督,也是美国宪法表达的一种角度。较为著名的就是宪法第一修正案。

 这个修正案的出台,实际上强化了媒体在社会政治中的专有权力,并赋予媒体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身份。由于第一修正案的保护,美国媒体在对待总统的政策、路线甚至个人生活方面,尤其是内政问题上毫不含糊。

 美国政府在对待媒体时的态度,往往是既爱又恨,既需要又排斥。

 因为媒体是美国政府执政的重要工具,更是总统和公众直接对话的主要渠道。从美国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史的角度来看,媒介参与政治的尺度,是检验社会稳定程度的标志;而政治对媒体的态度,也是检验社会开放程度的标志。尤其是在新闻专业主义日益发展的时代,后者的宽容程度更为关键。

 一般来说,美国历任总统对媒体的态度大致有两种状态,一种是争取理顺关系,另一种是对媒体的批评置若罔闻。

 而不少总统往往也是从媒体的批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白宫也想尽各种办法在政府媒体关系中占据主动。他们不但聘请了大量熟悉媒体,或者在媒体中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人士担任媒体顾问(Spin Doctore)或发言人;另一方面,在白宫的幕僚中,也有许多人和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比如里根总统,在上任之初曾经饱受媒体批评,之后里根聘请了多位CBS、《华盛顿邮报》等媒体的资深人士,加之其演员职业生涯的培养,逐渐在媒体的聚光灯下树立起正面形象。

 当然,过度的自由也会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和执政的稳定。但美国政府一再认为,媒体的自由一直是美国各届政府尊重的原则。

 唯独的例外往往出现在战争时期。而应对不听话的媒体,政府最有效的办法往往有两个,一个是封杀,另一个则是诉诸法律。

 相比来说,封杀更为常见。白宫常常会因为某家媒体“不听话”,而封杀这家媒体采访的机会,也不给他们必要的信息。

 而一旦通过总统起诉媒体的方法来解决,政府往往就会处在被动的地位。但是20世纪的两个案例———罗斯福总统起诉普利策、尼克松总统起诉《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最终都以媒体无罪告终。

 结语

 奥巴马需要适应媒体的声音

 就福克斯与白宫的此次争论来看,福克斯固然有超越。但是与小布什不同的是,奥巴马本人更是一个极度注重媒体关系的总统。

 举例来说,对于一个善于运用媒体的总统奥巴马来说,他甚至会选择在美国橄榄球比赛之前发表演说,因为他知道这个节目的收视率比较高,他的演说自然也会获得更多的关注。

 另一方面,在奥巴马上任之后,由于承载了多数美国人“变革”的期待,因此媒体也相对对奥巴马比较宽容。在这种情况下,福克斯的声音就显得尤其刺耳。也正因为如此,美国才有评论员认为,奥巴马看起来像是一个被媒体宠坏了的孩子。奥巴马要适应福克斯刺耳的声音,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

 因此,即便奥巴马政府再不高兴,他们也最终拿福克斯电视台没辙。因为如果他们想要冲进福克斯电视台和主持人们理论一番,他们会在入口处看到一段醒目的话,这是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托马斯·杰弗逊的话,“若由我来决定我们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毫不迟疑地宁愿选择后者。”

 □周庆安(清华大学学者,主要从事公共外交、政治传播等领域的研究)

媒体来源:[文章]
(C) 《新京报》评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