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博客
ChinaMediaBlog.com
Kik和它的中国跟风者
媒体来源: 中国媒体博克

    

 
文|CBN记者 余宁


  “这是多么令人难以置信的几个星期!”2010年11月6日,前RIM(黑莓)系统工程师泰德·利文斯顿(Ted Livingston)在博客上为自己欢呼。作为Kik Messenger的开发者,利文斯顿在15天前推出的这款聊天软件在Blackberry、iPhone、Android三个平台上的下载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00万。要知道就算是Twitter达到100万用户量,也用了两年时间。
  事情没发生之前,没有人能想到Kik会如此大受欢迎。这是一个看起来没有任何想象力的软件:一款手机聊天软件,让手机用户通过网络像短信那样相互进行文本交流。与手机上的聊天工具相比,Kik是一个最简化版的聊天工具,简化到只能发文本信息。与短信相比,Kik只是利用网络发送信息,而不是移动运营商。
  “我们创造出Kik Messenger 最主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做出一款尽量接近现实生活中交流的Messenger,它的速度超级快,而且把信息传递给在世界任何角落你想传送的人,Kik会成为Kik使用者每日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Kik的另一个创始人Tera Kristen在一篇《Internet vs. Real-Life》的博客中这样写道。
  与MSN等IM工具相比,Kik的优势在于基于手机通信录的真实朋友关系网络。安装并注册Kik后,程序将自动扫描手机通讯录,这些个人信息会传送至Kik服务器端,并在数据库中自动检索用户通讯录中同样安装了Kik的联系人,之后提示用户,是否愿意与此人成为Kik上的好友。用户只要愿意就可以立刻添加好友,并进行信息沟通。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添加是强制的,被添加者无法拒绝。
  当然,从竞争的角度来看,利文斯顿更主要的目标是手机短信。在他看来,这个手机上最基础的应用给用户的体验简直糟糕极了:你永远不知道那个该死的短信到没到达,何时到达,在收到对方回复之前,你只能等待。Kik最大的改变在于能够让用户即时看到朋友的状态。Kik可以让用户看到对方收到、已阅、输入等状态的细节,这就好像你面对面和一个朋友聊天。
  利文斯顿的目标是取代短信。截至1月6日,Kik的用户达到了300万,每日平均增量为1万至1.5万。这个目标对运营商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不过Kik的规模至少还没引起运营商公开的回应。不过利文斯顿的老东家黑莓倒是沉不住气了。12月,黑莓以侵犯隐私为由将Kik Messenger从黑莓的应用商店中下架。
  实际上,Kik看起来就是黑莓IM软件BlackBerry Messenger的仿制品。但黑莓并没有取得Kik那样的成功,唯一区别在于BlackBerry Messenger是黑莓平台专用的软件,而Kik一推出便支持Blackberry、iPhone、Android三个平台。
  当然美国的短信资费高也是Kik能够流行的重要背景。长期以来短信业务在美国并不流行,而美国电话的网络流量包月便宜,把短信费用转化成流量消耗的这款软件能极大地降低短信收发成本;而且美国用户习惯使用手机来收发邮件,Kik能够整合其内部的邮件通讯录和联系人进行更方便的联系。
  就在利文斯顿为自己欢呼的11月份,几家中国公司也注意到了这个“奇迹”:位于杭州的杭州每日科技、上海的盛大网络以及北京的小米科技。
  杭州每日科技此前做了一款手机通信录备份的软件“手机备备”。每日科技创始人方毅当时已经在北京新注册了一个公司“个信互动”,开发一款与手机IM相关的软件,他发现只要略微调整方向,这款正在研发的产品就能转向Kik的模式。方当时已经知道北京的小米科技也在准备推出一款同样的Kik产品。
  作为Kik的国内模仿者,是否第一个推出是竞争者颇为看重的因素。但个信互动和小米科技这样的模仿者面临一个基本的选择:首先为哪一个用户群体服务?由于手机的平台系统各不相同,软件开发公司不可能同时开发出适应数个平台的软件。
  方毅最终选择了Symbian和Kjava平台,这两个平台在国内拥有最大规模的用户群体。11月7日,个信互动推出了与Kik类似的手机软件“个信”。小米科技则选择了Android系统作为首发平台。12月7日,小米科技推出与Kik类似的手机软件“米聊”。小米科技提供的信息,至今米聊只有几个人在负责开发,仍处在测试阶段。
  方毅称,“个信”是经过改良版本的Kik。如它更节省流量,24小时挂着“个信”,一个月也只消耗0.8M的流量(不包括用户收发内容所消耗的流量),按照中国移动正常的流量资费,1M流量能发3000条短信。此外,“个信”也非常注重省电,全天挂机只会多占用10%的电量。而个信所占手机内存只有548k,这比1.26M的Kik小了很多。个信互动目前已经有一个60人的团队。
  在迅速推出了基于苹果和Android平台的软件后,米聊将很多精力放在了新功能的开发上。1月13日,米聊推出了拍照和传送图片功能。同一天,米聊也增加了一个新功能“动态墙”。增加上述功能后,米聊所占手机内存已经增大到2.56M。
  在跨平台上,中国的模仿者似乎也走在了Kik的前面。个信和米聊都已经支持Symbian平台,个信甚至都已经支持Windows Mobile平台。中国的模仿者甚至支持把短信直接导入聊天软件—有网络的时候走网络通道,没网络的时候则走短信通道。这看起来比Kik更容易做到“取代短信”。
  1月6日,Tera Kristen在博客中宣布Kik即将推出彩信和群聊功能,而Windows Phone 7 客户端也在开发中。但Kik显然想保持简洁的风格。“即使我们有一个激进的计划去研发出一些新的特色,我们仍然会保持kik最原本的简单和简洁。”利文斯顿在另一篇博客里强调。
  保持简单和简洁看起来很重要。至少目前国内的Kik模仿者还未取得类似Kik的成功。
  这看起来丝毫没有影响到Kik类型产品在国内的商业前景。12月,创立不到一年的小米科技获得了启明创投等VC的投资。据称,其融资额高达3500万美元,估值高达2亿美元。小米科技的创业团队包括前金山词霸总经理黎万强、前谷歌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林斌等人士,雷军是这家公司的天使投资人。但这家2010年4月份成立的公司至今只有五款软件推出:小米读书、小米分享、小米便签、小米司机和模仿Kik Messenger的米聊。在Google商店里,这几款软件最大的下载量不超过5万,其中米聊还不到5000(截至1月17日)。
  在国内的App开发者中,这一下载量并不是最优秀的。据软件开发公司推立方创始人张路称,国内做App开发的小团队拿到投资的几率不高,一般是天使投资或者靠外包等收入养活团队。黎万强拒绝就小米科技融资额及估值作出评价,但目前小米科技中最有想象空间的非米聊莫属。
  对于个信和米聊这样的参与者来说,技术及功能上的差异并非决定胜负的因素。在未来的两三年内,如果没有形成足够的用户规模,最后的赢家可能还会是腾讯这样的公司。
  据称腾讯已经开发出一款Kik类的产品。对于腾讯来说,假如推出类似的产品,没有任何技术障碍,但腾讯的巨大用户规模将对移动公司的短信业务形成很大冲击。在和移动沟通好之前,腾讯似乎并不敢轻易推出Kik产品。
  隐私似乎是这类软件需要面对的另一个风险。但即使在美国,Kik目前也没有遇到太多关于隐私权的困扰。Kik的用户看起来并不在乎自己的手机通信录被扫描上传。当然,与早期版本直接读取地址簿不同,最新版的Kik经过用户的允许才会读取地址簿。
  联系编辑:[email protected]

更多精彩请关注:http://www.cbnweek.com/

媒体来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