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博客
ChinaMediaBlog.com
医药股是不是太贵了?
媒体来源: 中国媒体博克

    

文|CBN记者 仇晓慧 崔鹏
插画|陈杨


  每到年底和年初,一个关注投资的记者必然的一个任务就是参加不同的“投策会”—那些投资机构的投资策略会—参加这些会议有个明显感受就是投资人士们的专业性真的值得怀疑。有这种疑惑的原因是,对一个投资市场事实的解读,不同的投资机构给出的答案是如此不同,而他们都说自己采用了同一种分析方法—价值投资。
  对市场上医药企业股票的分歧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有的投资机构认为无疑医药行业的股票已经太贵了,因为从市场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到,现在的沪深300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大概在15倍左右—这个沪深300指数中的股票都是那些硕大无朋而经营业绩相对良好的公司—而那些医药股的市盈率已经超过了40倍。这也就是说那些“值钱”的医药公司要比其他公司赚钱效率高上3倍才能让购买医药股的投资者未来15年里得到更多的收益。在有人为全体中国人下毒的情况下,这种收益水平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可以肯定,在中国只有傻瓜或者死人才会把一只股票拿上15年。
  但也有一些基金经理和研究者们支持医药股,他们的逻辑很简单,那就是医疗改革。医疗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当局增大了医疗保险的覆盖广度和深度。原先中国农村是没保险的,2003年以来推进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了8亿人口,覆盖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也在2007年已经全面铺开。这里貌似有个很简单的逻辑。多了一个保险,就像是多了好几万的报销账户,医保肯定会让更多人看病。那么医疗消费量就提高了。而多造县级医疗机构这样的基层医院,肯定少不了医疗器械,药物需求量当然也少不了。医药消费增长,肯定可以让医药行业销售额增加。这种让全国人民都更多地吃药的行动产生的效应正在逐步显现,2007至2010年的医药企业的收益率的确表现得不错。
  市场上投资者对医药行业的这种预期已经表现在一些投资指标上,比如从申万生物医药指数看出,医药行业的股票投资收益多年来远超大盘,这个指数自1999年12月30日至2010年12月31日累计涨幅达384.20%,大幅超越同期上证综指—106.94%、深证综指223.35%和沪深300指数137.63%。


医疗改革这块骨头不好啃

  不过所谓的医疗改革,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几乎所有国家做起来都事比登天。就连爱“Change”的奥巴马,最后也没把医改这块硬骨头啃下。美国东部时间2011年1月19日晚上,美众议院投票通过废除奥巴马医改方案。虽然众议院的决定不起大作用,但医改的推行阻力重重。说到底,这里还是个利益问题,美国的情况是药厂与保险公司挂钩。美国医生开药就从保险公司目录中找,不能超出这个范围,用保险的方式监管医生。然而,美国药厂财力雄厚,每次有新药与医疗器械,就动用各种力量让这个药进入保险目录,而药价一增长,美国公司就要支付给保险公司更多钱。不管是药厂还是保险公司,在这个利益链中都是很丰厚的,苦的就是那些没有保险的人,对公司来说也是高成本。
  奥巴马的思路就是加了富人税这样的环节,让富人多缴税,来贴补看不起病的穷人,为的是富人自动调节保险目录中的贵药,让保险公司与药厂的利益挂钩断裂。可事到如今,富人还是找到了更便捷的手段,就是不要让这个法案通过了。
  至于中国的医疗改革就更加复杂了,光是实施过的基础药采购模式医疗改革样本就有19种之多,这些样本中最时髦的大概要算安徽模式。安徽模式的大概方式是,政府对医院基础药物采购进行市场招标,而且采取一种双信封的招标模式,这种招标手段从设计者的角度看是想既保证药品的生产质量又有效压低药厂卖给医院基础药的价格。而政府这么做的原动力是覆盖面更大的基础医疗保险使政府财政压力巨大,这迫使他们需要把一部分的社会基础医疗成本转嫁到药品生产厂家身上。安徽模式在试点后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比如很多基础药生产企业认为,政府标定的采购基础药价过低,一些同行很可能为了满足过低的竞标药价而偷工减料,这可能在基础药市场上形成一种劣币驱除良币的效应。


投资基础高端药企都不省心

  不过药品生产的专业性实在太强,如果不是生产厂家自己其他人很难知道他们的利润边界所在。在安徽模式中,如果医药企业取得了某种基础药的竞标,那么将在政府规定的地域范围内获得这种药品的排他性销售权利,这可以大大地降低在医药企业消耗利润最大的那一部分—营销费用。把偷工减料排除在外,在安徽模式下,也许药品生产管理水平比较杰出的生产企业还是有利可图的。但是这部分比较杰出的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我们所说的公共事业类公司。就像巴菲特所说的公共事业类公司在市场大牛的情况不是个好的选择,但是如果在市场情况非常不好的时候而它们又足够便宜,那倒是投资者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现在的市场情况下,基础药生产企业足够便宜么?显然不是,因为一般足够便宜的标准市盈率最好能在10倍以下。
  最近出现的两个新闻无疑让这些基础药生产企业公共事业化趋势更加明显:一个是原来在安徽省主管医疗改革的领导去发改委做副主任了;另一个是医疗基础药的名单在不断扩大。而这两个新闻都成了资本市场上轰炸医药股股票价格的重磅炸弹。
  如果基础药生产企业的公共事业化不可避免,那么那些生产“高端”药的企业怎么样呢?如果中国人的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这些老人又更容患上糖尿病、心血管病或者癌症,他们需要的一些维持药基本就属于“高端”药,它们不在基础药之列,并且因为副作用较小而售价昂贵,这种售价使得药品生产企业有足够的毛利润空间。而且在未来的几年中是美国和欧洲药品专利保护过期的高峰期,在这个期间中国的仿制药将会得到比较好的利润。
  不过投资者有时间不妨看看在美国资本市场上的辉瑞、百时美施贵宝、强生或者葛兰素史克的价格,这些股票中最贵的辉瑞公司的市盈率是24倍,而最便宜的强生市盈率只有12倍。即使在同一个市场中,仿制“高端”药的利润增长率会比原创“高端”药的增长率高一倍么?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医药股现在就还是有投资价值的;如果不是,那么投资者还是去美国市场上买那些更便宜更好的医药股票吧。
  从我们的理财栏目一向谨慎于高风险投资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医药股似乎太贵了。
  联系编辑:[email protected]             

  

更多精彩请关注:http://www.cbnweek.com/

媒体来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