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博客
ChinaMediaBlog.com
今年的毕业生
媒体来源: 中国媒体博克

    

660万新鲜的公司人即将登场。他们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做事,在职场中更加成熟、自信,也拿到了更多的Offer。

 

文|CBN实习记者 赵蓉   CBN记者 顾燕萍 昝慧昉
插画|宋赤兴
图|CBN摄影记者 肖南

 


A
毕业生2011

  10月的上海暑气未消,收到从百度北京总部打来询问她入职意向的电话后,复旦大学的大四学生褚珂芸坐在宿舍里,重新给自己安排了一遍近期的计划:学车、考驾照、补牙、旅游,再去上一些喜欢的课。
  她原本打算在大四开始的头几个月里只专心做一件事,找工作。许多像她一样刚刚挂上毕业生身份的大学生们都有这样的想法,大学的最后一学年里,最重要的事就是尽快确定自己毕业后的去向。
  找工作的过程比她预想中要顺利得多。开学后一个月,她去应聘百度的产品设计师,参加笔试和面试的当周就收到了Offer。
  今年,有更多找工作的毕业生早早就吃到了定心丸。根据《第一财经周刊》今年对分布于北上广三个城市339位高校毕业生的调查结果,84.9%的人工作已经有了着落,这其中,有一半人拿到了不止一个Offer。而在去年同一时期的调查中,表示已经收到Offer的学生只有58.8%。
  经济复苏带动了2011年校园招聘的形势好转。根据应届生求职网的数据统计,2010年8月到12月该网站发布全职招聘信息8.9万条,比去年同期多了22%。在《第一财经周刊》所调查的毕业生中,有超过1/3的人(35.8%)表示,比起去年的学长学姐们,感觉今年找工作“相对更容易”。
  对他们来说,今年毕业,意味着可以挑挑拣拣的余地更大了。金融危机的阴霾逐渐消散殆尽, 毕业生求职市场也照进了更多阳光。
  大公司在前两年暂缓的扩张脚步,将在今年重新提速。2010年10月,德勤在全国范围的校园招聘中总共招收了1600到2000名应届生,人数比去年增加了25%,同时也创下了德勤中国校园招聘规模的历史之最。陶氏化学和EMC今年招聘的应届毕业生都是80人,同样也是这两家公司最近几年中校园招聘人数最多的一年,比去年的50人左右一下增加了60%。
  大四开学第二周,上海交通大学的马仲凯在电脑桌面上新建了一份excel表格,把自己投过简历的公司名称一个个往里填。
  接下来的日子里,表格里的名单不断在增加。与此同时,行行列列被他标成好几种不同的颜色—红色表示简历被拒或者面试失败,已经“杯具了”;蓝色表示“进展中”,旁边就是这家公司下一轮面试的日期;绿色表示“暂无消息”,但很快就变成了蓝色,或者红色。2010年12月26日,他最后一次打开这份表格看了一眼:“一共投过37家。”这一天,EMC给了他一个技术支持工程师职位的Offer。他认为这比手头已有的两个Offer更好。
  他所经历的四个月求职期,也正是大公司们在校园里频繁亮相的第一轮高峰期。


  秋季校园招聘比以往启动得更早,大公司们几乎和暑假返校的学生们同时来到了校园。通常,对校园招聘的需求越大,它们来得就越早。今年,校园信息栏和宿舍楼前贴出的第一批宣讲会海报中,除了传统的四大,还有快速消费品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公司们。
  在复旦大学,2010年9月份的“宝洁MBA挑战赛”成为了宝洁宣讲会的预热,规定的参赛对象是2011届毕业生,比赛内容是为宝洁旗下的某几个品牌的产品做市场营销策划,入围名单宣讲会当天公布,引起了一部分对宝洁有意向的学生的兴趣。
  百威英博的宣讲会似乎更有诱惑力。除了“当场会送出5到10张王菲演唱会上海站的门票”,宣讲会现场还将会有可以畅饮的啤酒和配备了顶级音响设备的“百威音乐巴士车”,展示公司的啤酒文化。快消类公司通常比其它公司有更多的预算,校园招聘活动如果做得活泼有趣,就会自然变成向这些消费者做市场宣传的好机会。
  以前那套老老实实的贴海报、发布BBS信息来告知学生“来开宣讲会、提交简历、参加面试”的校园招聘流程已经显得有些不够用了。
  毕马威的一位HR在给各个高校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发的邮件中写到“麻烦您把2010至2011年度毕马威招聘信息通过飞信等方式告知到学生”。同样也是为了让这群毕业生更快更早地接触到消息,德勤把信息发布渠道拓展到他们喜欢的社交网络上,在新浪微博上开通了德勤校园招聘官方微博“I am Deloitte”,在人人网上用专门的账号发布日志,在优酷上分享公司视频。
  马仲凯的excel表格里,IT和互联网公司占掉了一大半的名单,其余的则是银行类。他给盛大、百度、腾讯等都投去了简历,在他看来这些公司“发展空间也很大”。专业是广告学的褚珂芸想当产品设计师,简历投给作为首选的百度和腾讯后,她很快接到两家公司告知的笔试时间,“是同一天的同一时间段”。正规的招聘流程之外,连“新浪校园招聘”的微博账号平时也会持续收到不少来自大学生的@,询问是否能到新浪微博实习。
  互联网、电子商务类公司受到热捧的情况,从这两年的资本市场一直蔓延到了今年的毕业生求职市场。这些公司的名字在平时就被学生们频繁提及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几乎都是这些公司的用户。
  不断发布新产品的背后是这些新型企业的高速扩张,这一点博得了毕业生们的更多好感,他们希望能在那里寻求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参与《第一财经周刊》调查的毕业生中,选择去民营企业的学生(22.1%)和选择国企的人数(24.7%)十分接近。他们不再人云亦云,或者简单接受父母的安排。在他们眼里,热门的公司不再只有那些著名外企和大型国企。


  这是一群有自己想法的毕业生。“独立性强、有主见,勇于表达”是这两年的毕业生留给陶氏化学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陈艳丽的印象,“在招聘时,我们会尤其关注他们是否具有创新的理念和多元化的思维,希望他们能为公司带来新鲜的血液和力量。而他们本身就成长在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市场里,有更多的选择。这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他们确实更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做事。汉高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朱珏曾连续几天看到一位实习生加班到很晚,她觉得奇怪。“那是他实习的最后一周,应该不会有太多事要做,怎么还不下班。”这名实习生后来告诉朱珏,自己来时遇到很多不懂的地方,花了很大功夫才摸索出如何提高效率做事,他担心下一个实习生也会遇到和自己同样的问题,于是想整理出一份专门用于该实习岗位工作交接的资料。
  朱珏记下了他的名字。“如果以后有合适的机会,我想优先考虑他。”她欣赏这个学生在实习工作中表现出的主动性。
  在求职时,这种成熟度也体现得比以往更为明显。他们会递上规整的简历,穿着得体的衣着来面试—还在公司实习时,这群毕业生们就留心打量过了已经身在职场中的前辈们。尽管在HR眼中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可能仍然稚气十足,但他们自己已经意识到要学着把自己的学生气掩饰起来,试着用更职业化的形象示人。
  优兴咨询(Universum)在全球范围内对毕业生的调研结果发现,中国毕业生中有四成人有过至少1次实习经历,而美国学生中,近八成的人从未在任何一家公司实习过。
  这不仅是一种观念上的差别。
  欧美学生大多在正式毕业后才开始考虑如何找到一份工作,而中国学生要面对的现实是,如果你不在大学期间就开始早早做好准备,在求职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会大打折扣—“优质”的实习经历,能反映出自己具备较好的能力和素质,在正式求职时能借此获得不少加分,而当大家都有类似经历时,实习经历的空白就会成为自己的一个短板。
  马仲凯几乎是花了整个大三下半学期时间来找实习。那时他刚刚从德国交流回来,起先觉得要找一份暑期实习并不很难—自己的实践经历和学校背景都不算差,专业成绩也还算优秀,经常在学校组织学生活动,人际沟通能力也还不错。但连续碰壁好几次后,他意识到自己的求职方法需要进一步提高。
  于是,他开始留心各种经验之谈。相关的论坛和网站里不难找到陌生的同学自发贡献的“面经”,他从修改简历做起,调整自己申请实习的技巧。到了暑假,他终于如愿挂上了IBM的临时门卡,和140多个学生在上海参加IBM的暑期实习项目“蓝色之路”。
  实习真正开始后,他的惊喜不断变大。这个暑期实习对IBM公司本身而言是一个成熟的项目,所以对他们的管理和培训都很到位。实习生能直接参与IBM的项目团队,和高级别的员工一起到客户方工作。
  他清楚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马仲凯把求职方向大致圈定下来—有完善的资源支持的大公司,“对我在职业初期接触新技术而言,大公司更像是个宝库。”他拒绝掉了学校给他的直研名额,“三年后的学历并不能代表竞争力。”然后,他针对每一家公司的特点,投出一份份有针对性的简历。
  接下来一轮一轮的笔试面试消耗了马仲凯大部分的精力。复习以前学过的专业课、查公司相关信息,以及关注自己明天要穿的那套西装是不是还平整。不少毕业生都经历了类似的求职状态:生活的重心就是关心求职信息、搜集面试经验、留意通知面试的电话、积极地面试其他公司……有时再稍微匀出点时间准备应付学校考试。
  2010年12月初得到EMC的面试通知让马仲凯很开心。其实几个月前他甚至还不知道这家公司的名字。8月8日他去江湾体育场参加一个公益长跑活动,EMC的公司员工也有组队去,他在那里第一次见到“EMC2”那个logo,心里还想“这难道是爱因斯坦的那个质能公式?”当天回去后他查了查,原来EMC是一家行内做储存很强的跨国公司。
  EMC的面试全程50分钟,刚开始20分钟全英文,氛围极具压迫性;后半程则缓和下来,一个问题他回答完,面试官会大致告诉他做法上哪里还可以改进,“从职场角度思考应该这样来处理事情。”出了面试室,他感叹了一下,“哦,原来不懂的还那么多,”他之前还没想过做技术工程师原来要更多从客户角度想问题……他觉得自己更像是来听这些面试官讲课的,“还是三对一的授课。”这家大公司面试时给他的印象很好,于是当EMC给了他Offer时,他没有太多犹豫。


  “正因为他们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喜欢被尊重的感觉,公司不能光靠一纸Offer来留住他们,而是要在早期就让他们增加对公司的认同感。”汉高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朱珏说。4月中旬,汉高召集了十几位今年新招的毕业生,在市区的一家酒店里与一位丹麦籍的亚太区高管一起吃午饭,聊公司文化和他们个人的职业愿景。汉高去年只招了10个应届生,今年的校园招聘规模大幅增加到70人。这批新招的年轻人是为公司管理梯队做储备的。
  优秀的毕业生会被不止一家公司看中,而招到他们的公司希望他们留在自己这里。今年春节期间,褚珂芸在上海的家中,两次收到从百度北京总部寄来的东西。第一次,HR部门给她寄来李彦宏写的一本书;第二次则是一张贺年卡,是她将要入职的那个商业产品部寄来的,贺卡上写着一群热爱产品设计的姑娘小伙欢迎她,他们期待半年后见到她。

 

姓名 马仲凯
学校 上海交通大学
专业 信息安全
籍贯 上海
Offer EMC公司
求职感受细节决定成败,从实习的一点一滴做起
标签 他清楚自己要什么

 

更多内容,请登陆www.cbnweek.com

媒体来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