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博客
ChinaMediaBlog.com
Toy or Tool
媒体来源: 中国媒体博克

    

Toy?<wbr>or?<wbr>Tool

让一个时髦玩意儿流行起来不难,让它商用就是另一回事了。
 
文|CBN实习记者 刘昉 制图|宋赤兴
参与调查|陈锐 宁华 杭晓琳 兰红 商勤硕 顾燕萍 邹曈 王林 昝慧昉 常怡 徐涛
王泓超 刘翔 王雅 金晶 刘荻 杨轩 陈旭 朱小坤 余宁 李娜 张鑫


  iPad是个时髦玩意─虽然很多人已经不把它划归在“虚荣心膨胀”效应里,这个说法现在看起来依然没什么错。但与一年前相比,事情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
  还记得我们去年做过的Boss iPad 调查吗?当时有33%的受访boss们承认他们主要就是用iPad来玩的。联合利华的曾锡文认为那些应用没法用来工作,好多他熟悉的Windows程序不能被移植到iPad里。福莱国际传播咨询公司高级副总裁、合伙人刘焱猜测:“应该很少有人拿它办公吧?”
  56%的boss将iPad同时用于工作和娱乐,但即使iPad用于工作,主题大多是收发邮件、查找资料、或者演示PPT而已。另外,易建联的经纪人、帷幕亚洲高级总监陆雨主要把iPad当电子书用,并且和他拥有共同爱好的还大有人在。当时接受调查的boss中,只有网易CEO丁磊觉得iPad改变了工作,“有了iPad,只要想起来,任何时候都可以工作。”
  其实iPad的广告并没有向人们传达“请用我来工作”的意思,乔布斯也从来没有承诺过iPad会让你的工作效率蒸蒸日上。正因为从未定义,从2010年2月这个概念面世至今,关于它的可能性被一再扩展。当然,有人从一开始就没把它当成一个时髦玩意,而是早早看到了商机。
  不知读者是否注意上期《第一财经周刊》中的Stephane Burress,她在接受受访时特意强调第一次看到iPad时的震撼,那个时间是2010年4月3日。我们再看一次。
  “我拿起这个平板时,觉得像看到了整个营销行业的改变。”她对《第一财经周刊》说。当时她在美国奥斯丁一家车行工作,工作职责是收集潜在客户信息。在iPad出现之前,她的工作方式跟一百多年前基本没什么区别:纸笔记录而已。大多数情况下这没什么大问题,但她发现在给潜在客户发送信息的时候,大概20%到25%的邮件都会跳转回来─糟糕的手写让她无法正确辨认客户填写的邮件地址。
  这是一个细节问题,但足够让Stephane头疼。因此iPad能为她解决的首要问题便是,“它让人可以避开笔啊、纸啊、夹板啊、糟糕的手写啊、1和I的细微区别啊,而且还基本不需要时间来录入电脑、统计、整理。”这几乎是整个市场销售行业的共识,在如今的产品推广活动现场,主办方总是端着各种平板电脑向客户展示信息,并实时记录他们的反应。
  Stephane没有停留在这个细节改变上,她当时那个“行业改变”的印象并不是夸大其词。在意识到这点之后,她离开了工作四年的车行,开车去找了给戴尔、奥迪这样的大公司做内部应用App的公司,并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设计了非对外发售的iPad应用Grassroots Machine,这也是她随即成立的市场营销公司的名字。
  2010年5月15日,Stephane为应用设计付了定金,7月4日的时候她就已经开始在做活动时用这个App了。9月1日她正式提交辞呈。12月1日,她的公司有了第一个正式客户。
  《纽约时报》也注意到了这一点。2011年3月,他们预言平板电脑会大量涌入美国的办公场所,而当时通用、富国银行、梅赛德斯-奔驰和美敦力(Medtronic)等不同商业领域的公司正将苹果的iPad推广到办公环境之中。弗雷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副总监兼首席分析师泰德·谢德勒(Ted Schadler)则说,到2015年,将有数以百万台平板式电脑应用于办公场所。
  公司们在发iPad,最先受益的对象可能是管理层和技术部门,而对于前者而言,上一回公司发的时髦玩意是黑莓手机。很大程度上,iPad进入公司的道路是由iPhone铺就的。“由于iPad使用了与iPhone相同的操作系统,企业对iPad的支持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凯悦酒店及度假村的科技创新和战略部主任约翰·波鲁斯尼克(John Prusnick)说。该公司为销售人员配备了iPad,以便他们在介绍酒店设施时可以向客户展示互动的材料。而且凯悦还在旗下的某些酒店中为大厅接待员配备了iPad,如此一来客人不用排长队就能迅速结账退房。
  通用电气在公司内部发放了约2000台iPad,并分别为员工和顾客开发了一系列应用程序,其中一个允许雇员可以随时批准采购订单,另一个则帮助电厂工作人员监测通用的变压器。奔驰也正在为美国的40个陈列室和355个经销商配备iPad,以便他们实时完成以前需要在纸面文件上填来填去的各种工作。
  苹果没有透露究竟有多少台iPad是由公司采购的,但今年1月,苹果CFO皮特·奥本海默(Peter Oppenheimer)在一次与投资人和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中说,正在测试或使用iPad的财富500强公司的比例从3个月前的65%增长至80%。
  一件重要的事情是开会。越来越多的会议通过应用平板电脑进行,削减了会议要印发的纸制品。一家叫做eLearning Guild的美国公司总裁David Holcombe估计,如果在他们每年三次的大型会议上不再使用纸质手册,可以为公司节约5万美元的印刷费用,于是他们就这样做了。在执行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使用iPad会议应用的另一个优势,那就是通过实时分享大会的各个分会场动态,与会者往往可以同时知道其它会场在做什么,“这激发了新的参与”,Holcombe说。
  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公司表示对iPad和工作的关系心存疑虑。微软曾对iPad的商用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你如何保证公司IP的安全?”除了安全,还有很多公司担心的是iPad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NBC环球的技术主管Brandon Edling说:“我们不能强迫大家不准在工作中使用平板电脑,即使我们强迫,他们也会照用不误,而我们却对他们究竟在用平板电脑做什么一无所知。”
  NBC环球担心这是一个Toy,而不是他们希望员工更卖力工作的Tool─所以理所当然的问题是:iPad到底会不会影响公司人的工作效率?
  《第一财经周刊》用三周的时间做了一次iPad使用者调查。截至5月13日,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数据:在使用iPad的时间一栏里,有84%的人每天都会使用iPad超过1小时,其中还有21%每天使用3小时以上─这个使用时长还是很了得的,如果你考虑到一天上班的时间大约9小时、醒着的时间除去吃喝一般不到15小时的话。
  公司人依然更爱在iPad上看书,同时更愿意用电脑使用PPT、Excel和Word等办公软件。近60%的被调查公司人会相当频繁或者完全使用iPad来阅读电子书,50%左右的人会常用iPad来收发邮件。近一半人表示随时随地都可能使用iPad。数据还告诉我们,如果在工作时段使用iPad,54.82%的公司人会用它收发邮件,46.4%用它做会议记录,39.16%的公司人还拿iPad给客户做演示,48.8%会把电脑中的文件传输到iPad里随时查看。
  接近一半的iPad使用者觉得iPad没有让他们工作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延长,但有20%的人觉得有了iPad之后随时随地都可能想到工作,以至于工作一下子多了起来。
  在接受我们调查的182个iPad使用者中,有128位调查者是直接在iPad上完成这份问卷的,说不定有些人是在咖啡厅里等人的碎片时间里掏出iPad来“顺便”完成了我们的问卷。如果是这样,iPad可以算是填补了公司人在很多不同事件中的时间转换间隙,可以让你用“放空”的时间做点什么。
  今年2月,谷歌旗下的数据公司AdMob在全球范围内针对各种平板电脑做了一项类似调查。他们发现28%的人将平板电脑作为主要的PC使用,并且有43%的人使用平板电脑的时间已经超过了PC;而68%的人每天在平板电脑上花1小时以上的时间(这个数据远小于我们的84%)。
  有趣的是,82%的用户主要在家里使用平板电脑,只有11%的人表示会外出携带。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在周末接触平板电脑,这其中69%的人是在工作日时间使用平板电脑,62%的人则喜欢在下班后晚上使用。
  或许定义iPad怎样算是工作不是件容易的事。城市置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利显晖说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导航系统应用。由于工作性质,他需要去各地看项目,而他现在基本上不用带导航仪。这个应用可以准确快速显示到达各个项目所在地的途径,并清楚地显示客户项目的位置、相应的周边地图以及图片、资料。
  “以往我要带很多资料去客户那,现在根本不用,带这个就好了。”利显晖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减负是一个被公司人频频提到的好处。“以前会带笔记本、手机和Kindle,现在可能就带手机和iPad。”优酷员工Rainy告诉《第一财经周刊》。他偶尔带着iPad上班,并且发现在咖啡厅或飞机用iPad会比较多,“也许它比本子要轻便,比手机屏幕大,做的事情是介于两者之间。”
  在他装的App中有Evernote这样的工作效率应用,他也会装媒体的App,但相对于他的工作来说,很难界定是行业观察还是纯粹的娱乐。但在发邮件这件事上,他跟很多人有类似的感觉:“有时候睡觉前打开邮箱,然后发现忽然有工作要做。”
  可能使用iPad未必会提高你的工作效率。但有一件事我们已经知道,它可以让你随时随地玩点游戏,或者,随时随地干些正经事─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不再那么清晰了。
  重新审视一下你的iPad使用习惯吧,它很有可能正在默默地把你的工作延伸到生活里,把娱乐延伸到工作中。而这只是iPad新近带来的改变之一。


  (特约记者雷婧姝亦有贡献)


  联系编辑:[email protected]

媒体来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