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博客
ChinaMediaBlog.com
代替听诊器
媒体来源: 中国媒体博克

    

GE公司想依靠自己的新发明Vscan视诊仪抢占超声医学设备47亿美元的市场,在中国,它能够如愿以偿吗?

文|CBN记者 金晶
图|王卓

 

  GE医疗集团推出的Vscan视诊仪可能会让医生们一开始有些不大习惯,在全世界他们一直用传统的听诊器来面对病人—这件事已经持续了接近190年。现在,GE希望他们不要那么念旧。
  被《时代》周刊评为“2009年度50项最佳发明”之一的Vscan更像一部“智能手机”:配置3.5英寸屏幕,重390克,有一个圆形按键和USB接口,内置锂电池,不同的是它连接着一个“探头”装置—实际上这是一部小型的可移动超声设备。Eric Topol医生,一位来自圣地亚哥的心脏病专家将Vscan的探头放在病人胸前,并从屏幕中读取病人心率、血压等指数。这位医生说:“如果我们都能用眼睛直接看了,还要听诊器做什么?”
  市场调查公司Marketstrat早在2009年就预测,到2012年,世界超声医学设备、配件及维修服务市场将达47亿美元,最主要的增长点就在便携式超声设备上—图像质量等技术进步以及新兴市场的需求增长会促成这一趋势。市场上的大多数这类设备来自GE医疗、西门子或者飞利浦,重达3至5公斤,大小像一台笔记本电脑。但GE医疗的速度快过了竞争对手—它首先将超声控制台缩小到了智能手机般大小。GE医疗集团临床系统超声业务总经理Agnes Berzsenyi保证说,“Vscan的成像效果与那些昂贵的机器没什么两样。”
  目前,Vscan已经在美国、加拿大、欧洲、日韩、印度等市场上市,在5月13日进入中国之后,Vscan会在一周后登陆巴西。GE医疗将Vscan的中文名定义为“视诊仪”,形象地表明了这是一款可“看”的诊断工具。在中国乃至全世界,Vscan的卖点之一是性价比极高。它的全球售价是7990美元左右,但几乎能完成那些25万美元的大家伙的任务,可应用于心脏、泌尿、妇产等8种临床诊治。这符合GE医疗在2009年提出的以降低费用及提高质量为目标的“健康创想”战略—GE医疗会在6年中投入60亿美元,用于研发和推广100多种创新产品。GE医疗集团总裁兼CEO约翰·è¿ªå®è¯´ï¼š“在中国和其它任何地方,我们发现,大家都需要更低价格的医疗。”
  为此,GE医疗预期Vscan首先会被那些缺乏大型设备和医院布点稀少的第三世界国家接纳。在印度距离普纳市150公里的小镇Karad,27岁的Srikanthan正在等待心脏手术。一位来自普纳的心脏病介入治疗专家每周末会来到Karad,他的口袋里就装着一部Vscan,通过用Vscan扫描,专家看见了病人心脏上的一块钙化,这是会导致手术失败或产生并发症的重要问题,随后他给病人推荐了另一种治疗方法。Vscan的另一特性则是它能够方便地用于急救,以往最小的便携超声波设备虽然只有一台笔记本电脑的大小与重量,但在紧急情况下携带,仍然会令医生感到苦恼。日本一家私人诊所的Yasukawa医生在3月的东京大地震和海啸后带着Vscan进入灾区,在行李受限和灾区失去电力供应的环境下,Vscan发挥了作用,医生通过它为伤者检测或诊断心力衰竭、腹水和胸腔积液等疾病。Vscan的电池续航时间为一小时,大约可以为30位病人进行检查,通过基座或USB接口充电一小时后,电力可以恢复到90%左右。
  在GE医疗的理想中,Vscan在中国的销售目标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高端医院、私人诊所以及推行首诊模式的医院,另外GE期望未来它被广泛的基层医疗机构所接受,就像发生在印度的故事一样。中国“十二五支撑计划”超声项目责任专家毓星同意,“尽管不可能让每个医生用到Vscan,但它会引发某些观念的转变。”但业内人士也担心,恰好是这一点,可能会成为Vscan在中国市场推进缓慢的原因之一。
  Vscan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中国医疗体系是否能在“首诊医疗”模式上取得进展。中国人几十年来的习惯是由患者自己选择需要看诊的大夫和科室,为了挂上一个难得的专家号,患者不得不彻夜排队。而按照西方的首诊制,进入综合医院的病人由诊断医生判断病情,然后根据他们的专业判断被转入各个专科医生的手中。送入社区医院的病人也只有通过该医院的首诊后才能被转入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在首诊体系里,GE的销售人员很容易就能找到目标客户,比如社区医院里的全科医生和大医院中的诊断医生—就像美剧《豪斯医生》中那个著名的诊断医生小组一样,大夫们可以随身携带Vscan。而在日本这样的国家,私人诊所和家庭医生众多,医生也可以将Vscan带入家庭。Vscan在这些地方有可能大获成功,原因之一就在于能提高首诊的准确率。西班牙一家专业机构对189名心脏病患者的对比实验表明,按照传统检查模式,只有55%的病人被正确诊断后转诊,14%的病人会过早出院,31%的病人做了本不需要的心脏超声检查—而Vscan能减少这类问题。
  而在中国,直到2011å¹´5月,北京市医政工作会才决定逐步在全市试行首诊制—也就是在4月,宣武医院等三家医院刚开始试行不点名挂号,是否转诊或者到底找哪些医生接诊由首诊医生决定。目前,GE医疗的中国销售团队将大医院的急诊、心脏、妇产、儿科等临床科室定位为第一阶段客户,他们希望在未来十年左右,每个大医院的主治医生都应该在口袋里放一个Vscan。针对中国大医院医疗现状,毓星认为Vscan的引入也许会让超声科有所顾虑。“但是最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更重要的。”
  其次,中国政府正在进行的医疗体系改革和投资基层医疗的政策也许能帮GE医疗实现理想—超声产品中国区总经理于婧说,希望在一到两年内逐步把Vscan推销到中国的基层医疗机构。同西门子实施“SMART”计划相同,GE医疗的目标是既保持高端形象,又向基层医疗市场拓展,中低端产品未来将占到集团销售的50%(目前为20%)。为此,2010å¹´GE医疗新招聘了500名销售人员,他们将覆盖到中国的二三线城市,特别是中部和西部地区—Vscan这样的创新型产品成了他们扩大销售的动力之一。
  但中国的基层医疗机构也许会希望GE医疗在价格上作出更多让步,中国的复杂情况让Vscan把在中国的价格定在15万元之内—比美国高出很多。这里面包含了大量GE需要付出的培训、教育和服务费用—大医院的临床医生并不一定完全了解如何解读Vscan上的图像和数据,而基层医疗机构的情况就更加复杂了。GE医疗在中国遇到另外一个问题将来自它的竞争对手们。其中,西门子也已在2009年推出了掌上超声设备Acuson P10—虽然它是黑白的。随后,它开始在中国市场推广Acuson P10å’ŒAcuson P50低档便携式彩超诊断系统。
  西门子和GE医疗在便携型诊断产品上的投入并非特例。只要看一看2009å¹´10月,GE董事长兼CEO杰夫·ä¼Šæ¢…尔特是在什么场合首次推出了Vscan,就会明白在“移动医疗”这一大势下,医疗器械公司已非当然的主角了—伊梅尔特选择在旧金山的Web2.0峰会上向外界展示这款产品。Vscan是无线的,这不但会让远程医疗变得非常简单,而且将让GE医疗这样的公司还面临苹果和微软的挑战。微软正在开发一种手机平台用于医学诊断。由MIM软件公司开发的Mobile MIM系统,能使医生能够用他们的iPhone观察由医院传送过来的核磁共振以及CT成像。AT&T公司正在开发一种装备有传感器的“智能拖鞋”,它可以检测使用者的步态变化,这些变化可以显示其健康状况,并被实时通知给医生。另外,无数的智能手机应用商承诺自己的产品会帮助病人检测自己的血糖,并且提醒他们按时服药。
  “但无论无线传感和远程医疗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Eric Topol医生说,“在使用Vscan之余,医生对患者进行面对面的诊断和接触都还是必要的。”


联系编辑:[email protected]

媒体来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