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博客
ChinaMediaBlog.com
黑石的起点
媒体来源: 中国媒体博克


彼得·å½¼å¾—森一生犯过许多错误,无论生活还是事业,然而他始终明白什么是自己所追求的,什么对自己是多余的。
《商业价值》杂志特约作者 李圆晨|文
    大多数国人听说“黑石”这家公司,基本源于2007年的一条新闻。当年刚刚完成筹备的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以下简称“国投”)碰到刚刚设立中国公司的黑石集团(以下简称“黑石”)。一个是财大气粗的土财主,一个是金字招牌的名掌柜。于是干柴烈火、激情难耐,短短3周就生米煮成了熟饭,创造了国际资本界的一个奇迹。
    谁知世事难料,这家从2001年开始,6年资产翻6倍的国际私募巨头,一被中国人注资,股票立马大跌,瞬间蒸发掉了国人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5亿美元外汇。于是国内谩骂一片。有骂国投败家玩意儿的,也有骂黑石玩阴招坑蒙拐骗的。其实是大家没有看到资本运作的本质。 
    《黑石的起点,我的顶点》这本书是黑石创始人之一彼得·å½¼å¾—森的自传,讲述了这位在美国政经两界,纵横驰骋大半生的传奇人物的人生历程与处世哲学。书中精彩看点比比皆是。比如彼得27岁时突然意外地当上了全球著名4A广告公司麦肯公司副总裁,然后他努力证明了自己胜任这个岗位;34岁就任当时的美国财富300强企业贝灵巧的总裁;又比如在上世纪70年代如何代表尼克松政府与狡猾的日本商业代表团周旋,在贸易战争中取得有利地位;还比如投身华尔街,用卓越的远见拯救了危机中的雷曼兄弟,虽然最终这个百年老店还是难逃厄运。故事的最后是他传奇般的一生在黑石达到了顶峰。他对此的总结是“道德与诚信是人生事业的基石”。然而我觉得更贴切他人生的,是他引用W.Blake 布莱克的一句话,“欲知何者为足够,须先知何者为多余”。 
    他的一生犯过许多错误,无论生活还是事业。比如他的前两段婚姻,虽然他一直在极力挽救,但还是无法挽回,最终以离婚收场;当尼克松连任后,他从捕捉到的信息里意识到他的商务部长一职朝不保夕了,于是选择了离开……虽然命运多舛,然而他始终明白什么是自己所追求的,什么对自己是多余的。所以,凭借自己卓越的战略思维与高效的执行力,不断从逆境中崛起。他不是道德的模范,也不是思想的导师,他是一个能审时、知进退、善知足的行动家。美国是个伟大的社会,它能容忍这样一个不完全的人才,让他将才华发挥到极致。反观我们的社会,能给予一个大学时抄袭论文被开除、年轻时屡次让公司蒙受损失、还有三任妻子的人如此大的信任吗?正如彼得森自己所说:“我希望我的晚辈们能享有我曾享有的机遇,能明白他们也可以践行美国梦。‘美国梦’是我们美国的说法,但它并不只属于美国。它是一种机会,一种通过由自我目标激发的、不受人为限制的进取心和才能来塑造生活的机会——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机会。”
    最后顺便谈谈与黑石的资本合作。在彼得森看来,任何友谊都有出现一些关系紧张的时候,但当双方的关系过于受经济问题的影响而变得复杂时,双方则很难在任何领域合作。在21世纪,中美两国要想成功,就需要在一系列领域中合作,包括贸易、商业、环境、能源以及在这个充满威胁的世界中的国家安全。解决双边的商业利益问题,让两国的经济回到可持续的、能为两国17亿人民提供工作和机遇的长期增长轨道中。这对双方来说是互利共赢的。
    在西方大部分国家对我们抱有警惕的情况下,任何中国资本想进入美国市场,都会触动他们敏感的神经。从我们的多次并购案被美国议会否决就可以看出来,世界在恐惧这个逐渐强大起来而行事准则还不健全的力量。我们作为庞大的外汇持有国,无法将流动资金投入可增值的资本市场,那只能白白承受通胀压力。黑石是我们抓住的一个曲线入市的途径,从这点上来说,国投决策的出发点是没有错的。只是我们还没有预见危机的眼光与经验,所以在资本市场整体低迷的阶段被深度套牢而已。比起华尔街的老狐狸,我们还是小学生。而我们对失误的苛刻态度与后果的严重高估,使整个中国资本界完全处于谨小慎微的氛围中,培养不出彼得这样的领军人物,自然屡战屡败。 
    一个理智的社会才能培养出理智的人才,浮躁只会让我们迷失。

    原文链接: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3939.html    

媒体来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