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博客
ChinaMediaBlog.com
电视节目的社交化生存
媒体来源: 中国媒体博克

当离开电视屏的人越来越多,未来谁对社交媒体的特性理解得准确,特质抓得最好,与电视的兼容最强,谁就能引领社交电视节目的潮流。
《商业价值》杂志特约专栏作者 方世彤  独立新媒体观察、研究者
    有幸参与了第17届上海电视节《创赢东方》系列活动,包括一个关于节目模式的论坛和新节目的创投大会。在众人的声音中,思考未来电视节目的社交化生存,引来关注。
    可以看到的是,在许多正在做节目的人那里,社交媒体的应用显得还不是那么迫切。他们的节目创想仍然停留在过去的经验当中。不论是来自BBC的制作总监,还是ENDEMOL的高级经理,他们都没有在演讲中就社交媒体的应用谈什么体会。在私下的交流中,他们和所有人一样会说,“嗯,社交媒体很重要,我们正在研究。”但是说实话,他们显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并没有留意这方面的剧烈变化,及其将给电视节目带来的影响。
    而参加创投大会的各方电视节目制作一线人员,也似乎没有重视社交媒体能给他们的创新节目有什么借鉴之处,大家继续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撞车。难怪很多人听完陈述,没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在会后的一些媒体报道中,大家的用语也不过是“唱歌类节目仍唱主角”,“原创自制节目不够成熟”等。
    其实,这次上海电视节邀请的一位重量级演讲嘉宾——艾美奖评委、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教授彼得·扬就在他的发言中强调社交媒体对于电视节目的影响,亦有媒体报道提炼称:“社交媒体将重塑电视行业”。彼得·扬以MTV的社交媒体经验为例,来说明当前电视行业、电视节目所面临的社交媒体挑战和应对之策。这些正在进行中的革新尝试,虽然还不太完美,却正在改变电视节目的制作思路。
    他预言在未来3年里,社交媒体将和电视节目紧密相连,他还认为与电视节目直接相连的社交媒体将会产生极大的销售额。与之相应的,有社交媒体关注的电视节目也将会产生巨大的广告额。而广告主将会令电视台的制作人深刻意识到社交媒体的重要,也会在电视节目中使用更多的社交媒体,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实时关注研究。
    在会下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彼得·扬正在进行一些社交电视方面的节目探索。如他们正在做一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的6个主要角色被固定下来,余下的内容由社交媒体上的观众接力编剧情。他们会在其中挑选出合适的内容,然后制作成电视剧,拿到电视台或者网站上播放。这样开放式的制作在过去不可想象,但是在今天社交媒体时代完全可以做到。如果有网友觉得电视台拍得不好,还可以自己组织人来拍一段,教教电视台的人该怎么拍。
    从社交媒体的特性来讲,它正在让每个关注者,或者说观众成为主角,每个人都有说话和表演的空间。当然,转发的多少或者关注的多少,是不能和过去的广播方式相比的,但广播方式的电视如果不去参与这样的关注与分享,很难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把时间花在了手机或iPad上。离开电视屏的人越来越多。
    这次创投大会上,有个节目获得了“创赢提案奖”——《周末行不行》。这里的“行”指的是旅游。它是一个通过周末人们到上海周边出行旅游的活动,进行现场直播的杂志类节目。其中已经在考虑一些社交媒体的应用了。在评委们的提问中,主创人员透露会使用“签到”的方式,这确实是在电视行业中独树一帜,首开先河。在评委的进一步询问下,主创又提到他们会用“团购”的方式寻求盈利,而这些正是社交媒体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签到”能够通过第二屏如手机来实现与节目的互动,提升节目的人气与忠实度;“团购”则是利用电视的大众特性与互联网的社交功能,使一档生活类的节目能够在广告以外,还能获得收入。当然,通过“签到”能够获得“团购”的进一步优惠,这让参与的观众更开心、更积极。
    如今,我们的电视节目中,已经有了很多与社交媒体的互动了。在各地的电视新闻节目中,大量使用微博,通过微博互动已经成为许多栏目的标配。而微博也为很多节目带来素材、话题和灵感。有的电视台还专门为此开办栏目,如贵州电视台的《四面八方》。
    湖南卫视更是领全国之先,推出微博类电视节目《帮助微力量》。这档节目抓住了社交媒体的一个特质——非常草根,非常分散,然后通过微小的捐助实现公益捐助。但是从节目形式来讲,除了微博墙之外,很难说与社交媒体还有什么关联。
    未来谁对社交媒体的特性理解得准确,特质抓得最好,与电视的兼容最强,谁就能引领社交电视节目的潮流。我们期待这样的探索不会太漫长。

    原文链接: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4220.html    

媒体来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