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博客
ChinaMediaBlog.com
冲浪人民币国际化
媒体来源: 中国媒体博克

国内金融投资项目的匮乏,导致热钱处处吹泡泡的桎梏一直难以打破。目前,国际国内形势使得人民币国际化走进了加速期,或将带来金融业发展的一波浪潮。
《商业价值》杂志 赵鑫|文
    1978年12月,日本大藏省提出了“正视日元国际化,使日元和德国马克一起发挥国际通货部分补充机能”的方针,之后1985年日本外汇审议局又发表了《关于日元的国际化》等一系列官方文件或协议,正式推进日元的国际化进程,挑战美元霸权。经过5年的发展之后,全球外汇储备中,日元的比重为8.0%,仅落后于美国的50.6%,和德国马克的16.8%,超过了英镑3.0%的1倍以上。所以,当时世界就出现了美元、日元和德国马克“三极通货体制”发展的趋势。虽然之后由于泡沫经济的破灭,日元最终失意。之后的欧元同样没有撼动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时至今日,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占64%、欧元占27%、英镑占5%、日元占3%。如今,历史再次重演,GDP刚超过日本的中国也开始面临人民币国际化的契机。
    从中国自身角度出发,人民币国际化实际上是进一步推动中国进入“再开放时期”。用市场汇率来计算,中国GDP已排到世界第2位,超过了日本。经济总量从1978年改革初期占全球的1.8%,增长到去年占全球9.3%。出口总量也是全球第一。从净出口来衡量,中国从1978年占全球的0.8%,发展到今天的12%。而且在亚洲区域内,对许多周边国家来说,中国是最大和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也是当之无愧的出口“老大哥”。同时,就在2011年一季度末,中国股市市值也首次超过日本,位列全球第二。此外,中国债券市场已跃居世界第5位、亚洲第2位。毫无疑问,经济和贸易规模的扩大使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越来越成熟。
    中国只有具备了国际货币的全功能,才能真正称为人民币国际化。依照GDP比例来看,人民币应该要占据到10%,起码要跟中国的经济增长挂钩。但是,实现这个目标很明显任重而道远。然而,关注人民币国际化不等同于让人民币即刻成为国际储备货币那么好高骛远。国际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给中国金融业带来系列变化,还将推动中国金融业的一波变革浪潮。
    经济形势提速人民币国际化
    美元的变动给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条件。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从经济基础和政府信用两方面造成美元本位制基础的松动,作为位居全球前三的大经济体,中国的主权货币具有成为国际货币的可能性。同时,中国有大量的美元储备,拿了保值的人民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拿到了美元。一时间,人民币成为全球最保险的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短期内也可以给中国带来好处。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给央行和中国政府带来巨大投资压力,只能寄希望于人民币国际化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现今人民币的坚挺,特别是金融危机后美元币值不稳定,给了中国一个通过增加人民币的国际供给,释放国内一部分多余的流动性的机会。不仅有利于平衡中国的外汇储备,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减轻国内通胀压力。
    周边国家需要人民币国际化。目前,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人民币几乎成了当地硬通货。扩大跨境结算规模,旨在先增强人民币在某些区域的影响力,再逐步挑战美元的“霸主地位”,从而在资源计价中掌握主动权。同时,对中国进口货物而言,绕开美元,利用人民币结算,削减了交易成本,减低了货物进口成本,一定程度上可缓解输入性通胀。
    另外,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条件便是其本身价值的吸引力。一个国家往往正是在它货币有升值潜力和动力的时候,才能够实现货币的国际化。一旦一个国家的货币被预期要贬值,那时就想国际化都不可能了。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推动货币国际化是要抓时机的,一旦失去机会,就会时不再来。所以,预期中人民币未来5年的陆续升值将是国际化的最佳时期。“时不我待”也是提速的重要原因。
    因此,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中国一直在备战人民币国际化。2011年开始,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了“提速期”。
    人民币国际化掀起的金融变革浪潮
    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金融专家普遍认为,当前中国开展人民币国际化可分为三步——首先,是将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其次,是使人民币成为全球重要的投资货币;最后,是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在跨境贸易结算、跨境投融资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2009年7月,国务院批准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5个城市的365家企业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0年6月,试点地区由5个城市扩大至20个省、市、自治区;境外区域则由香港、澳门、东盟扩展至全球。试点业务范围进一步明确,为跨境货物与服务贸易以及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彻底打开了人民币走出去的大门。2009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仅为35.8亿元;而截至2010年12月底,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已由试点初期的365家扩展到了67724家。2010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攀升至5063亿元,是2009年的141倍;2011年仅前4 个月,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便达到5300亿元,超去年全年。预计2011年极有可能全年超出万亿元。
    人民币国际化正紧锣密鼓进入“大步跨越期”,正从加快贸易进程开放逐渐向资本项目和金融进程开放迈进。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瓶颈,是境外投资者具有巨大的持有人民币的呼声和意愿,却无法把他们手中的外币(包括美元、欧元等)转换成人民币进行投资。我们当前给境外投资者所能提供的金融资产的数量远远不够,渠道也不畅通。比如,中国股市市值相当于GDP的2/3,但交易市场规模仅在GDP的一半左右(约2万亿美元)。而对境外投资者开放的部分仅为200亿美元,同时,境外投资者一旦入市,很难迅速撤出。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约束。
    为解决这个约束,FDI的管制已基本放开, QFII、QDII进展也很快。德银调查44家跨国公司显示,若形成人民币FDI的透明框架和审批机制,有65%的跨国企业表示有兴趣以人民币FDI取代其他货币FDI。债券方面也越来越开放,现在已经有将近80个人民币债券,二级市场也开始活跃起来,实际上很多口径均已打开。现在人民币在香港市场已经相当于硬通货了。
    再加上即将推出的国际板,计划将上海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目前五大国有银行的“第二总部”都将在上海集聚,为中国金融市场继续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并为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奠定基础。这都是为人民币国际化做的内功,要把人民币定值的债券市场、整个金融市场发展起来。
    国际化将带来资本的崛起
    人民币国际化需求的并不仅仅是庞大的经济体、巨大的贸易量和国内金融环境的完善。长远来看,更多需要国内企业将生意向国际扩展,靠低端制造业是无法支持国际货币的支配地位的。同时,也需要目前国内的金融企业能有足够的资本及人才“走出去”。人民币国际化首先带来的是资本的崛起。
    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的投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来自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一项报告显示,2008年之后,在世界42个主要经济体推出的100余项投资政策中,约有163个投资政策旨在创造更加有利的投资环境,只有4到5个投资措施旨在限制外资。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浪潮,投行可以努力发展其海外业务。
    从经济发展来说,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业务链的延伸,其兼并收购也需要投行服务的支持,美国投行国际化的伊始就是由500 强企业扩张带动的。而中国企业进入500 强的数量也逐年增加,2010 年达到54 家。这些未来可能成为全球巨擘的企业,也要求国内券商具有国际化资本运作的实力。
    对比国外知名投行可以看出,投资银行的实力与本国资本市场的体量和成熟度相关;而其在国际市场的崛起,同步于该国在全球的金融影响力和资本输出能力。金融影响力建立在经济实力的基础之上;而资本输出能力,我们认为与该国企业的发展水平和货币国际化程度相关。美国、英国和日本投行国际化扩张的巅峰时期,也正是其经济增长引领全球之时,伴随着国内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上下游或设立分支机构而延伸业务触角。经济和资本的崛起必然伴随投行的崛起。然而,目前国内的证券资产规模发展还处于十分初级的阶段,仅占美国的3%,而银行规模则远超美国。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首要要求便是中国证券行业的迅速发展。


    原文链接: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4305.html    

媒体来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