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博客
ChinaMediaBlog.com
生命精神的延续
媒体来源: 中国媒体博克


—古典音乐中的“父与子”
传承是历史得以延续和发展的手段。父子之间的传承不仅是生理特质的复制,更应是生命精神的延续。乔布斯生前曾说过:“孩子是跳动在你身体之外的心脏”。(It's your heart running around outside your body.)
《商业价值》杂志特约作者 诺花|文
    当下的微博真是厉害,尽管只有140个字符的空间,却一次次彰显出新媒体的影响力。“富二代”、“官二代”也因微博转载而成为坊间热门话题。“我爸是谁”、“你爸是谁”也随即成为大家用来调侃的常用语。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脑海里总是自然的跳出那句老话,“养不教,父之过”。家教不严的犬子可能会成为社会的公害,然而与之相反,那些传承父辈品质的“将门虎子”则会成为社会进步的财富。
    在古典音乐领域,音乐世家比比皆是,其中不乏德艺双馨的父与子。他们堪称是“乐二代”的典范。品味自己收藏的唱片中那些由父子共同演奏的作品,在唱片封面父子合照中那份老少相似的和谐之外,音乐中流淌出来的默契与心神互通更让人感动。

    David Oistrakh & Igor Oistrakh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和伊戈·奥伊斯特拉赫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被看成是前苏联小提琴学派20世纪的精神领袖,他气宇轩昂,琴声清澈洪亮,人们都称他作“大卫王”。他出生在一个素有“小提琴家摇篮”称号的城市——乌克兰的奥德赛。与大卫同时代齐名的小提琴家米尔斯坦(Milstein)也出生于此。  
    大卫生前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前苏联的铁幕下度过,1937年,他在布鲁塞尔举办的伊萨依小提琴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并由此成为前苏联国家的骄傲,这也让他第一次被西方音乐世界关注。就如同在奥运会上为国家争夺金牌一样,“为国争光”也成为当时很多社会主义国家艺术家走入西方世界的内心情结。后来他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做小提琴教授。1942年冬天正值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在炮火之中,他坚持在现场演出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用琴声来鼓舞饱受战争折磨的同胞。大卫也多次被授予“苏联人民音乐家”的称号,是名副其实的“红色小提琴家”。
    1931年,小奥伊斯特拉赫同样也出生在奥德赛,他的母亲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家。在父母的影响下,伊戈开始了他的学琴之路。除了父亲的言传身教,伊戈被送到曾是父亲启蒙老师的斯托亚斯基(Pyotr Stolyarsky)门下接受严格训练。1948年,17岁的伊戈首次在莫斯科登台表演,并受到热烈的欢迎。后来他同样也在国际小提琴比赛中多次获得第一名,他是斯大林统治解体后走出去的乌克兰首位年轻的小提琴家。他后来也与父亲同时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执教,父子教学相长,同台演出。1951年,他们父子第一次共同录制了巴赫的双小提琴协奏曲,相互之间默契的交流抚平了年龄和生活经历的差距,表达着两代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共鸣。

    Georgy Cziffra & Georgy Cziffra Jr.
    乔治·齐弗拉和小乔治·齐弗拉
    2011年是李斯特诞辰200周年。每次提起李斯特,笔者的脑海中总能浮现出一个风度翩然、技巧精湛,足以使万众为之倾倒的匈牙利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大师的形象。然而在李斯特逝世40多年以后的1930年,一位9岁的匈牙利钢琴神童走进了李斯特音乐学院,这就是后来素有“当代李斯特“之称的法籍匈牙利钢琴家乔治·齐弗拉。
    齐弗拉出身于匈牙利的一个吉卜赛家庭。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展露出音乐才华,却是在坎坷中度过了他的青年时代。他曾在马戏团和酒吧里靠即兴钢琴表演谋生,在二战中,他被国家征兵入伍,后来沦为战俘被纳粹德国囚禁7年。战后匈牙利再次被苏军占领,他也曾试图逃离出境,却又不幸被抓获送去劳动改造3年。虽经历了10多年的牢狱之苦,然而在出狱两年后,他竟奇迹般地摘得了李斯特大奖的桂冠,生命也由此开始转变,后来他终于取道维也纳,定居在令他声名鹊起的法国,也赢得了“李斯特专家”的美誉。
    小齐弗拉诞生在父亲颠沛流离的牢狱生活年代,在幼年时险些丧命。他同父亲一样,也是一名天才钢琴家。成名之后经常同父亲一起展露舞台,大家都称他“齐弗拉二世”。老齐弗拉很喜欢人们这样称呼他的儿子,并将此看作是众人对父子音乐成就的肯定。后来小齐弗拉转向了他喜欢的指挥专业,他的指挥使乐队和老齐弗拉一起演奏的匈牙利狂想曲更加浑然一体,老齐弗拉所擅长的即兴弹奏、弹性化的速度改变在双方的默契配合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1981年,小齐弗拉在自己位于巴黎郊区的住宅中死于一场火灾,外界对于意外事故或自杀的火灾起因争论未定。而60岁的老齐弗拉突然失去了爱子,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便再没有公开演出和录音过。

    Paul Tortelier & Jan Pascal Tortelier
    保罗·托特里和扬·帕斯卡·托特里
    1914年出生在巴黎的托特里同富尼埃(Fournier)、让德隆(Gendron)被誉为法国大提琴“三杰”。少年的托特里在父亲的鼓励下开始学习音乐,12岁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7岁曾在巴黎登台演出拉罗的大提琴协奏曲,后来他曾在波士顿交响乐团等很多欧美主要乐团担任过大提琴首席。
    托特里得到大提琴泰斗卡萨尔斯(Casals)的赏识,后来卡萨尔斯也被邀成为他的小女儿玛丽亚(Maria)的“教父”。托特里也是一位出色的作曲家和教育家。他曾在法国巴黎音乐学院担任大提琴教授,1980年,他同妻子首次来到中国讲学和演出,并被中央音乐学院授予名誉教授。
    其实,托特里一家四口在音乐上都有所造诣,妻子也是大提琴家,小女儿是钢琴家,而出生在1947年的大儿子帕斯卡在家庭音乐氛围的影响下,4岁便开始学钢琴,14岁获得巴黎音乐学院小提琴比赛第一名,后来师从法国音乐界“教母”布朗热(Boulanger)学习音乐理论。在过去的10多年里,他除了能够非常出色地演奏小提琴以外,曾经在BBC爱乐、英国青年管弦乐团和匹兹堡交响乐团任常任指挥,一直活跃在英国和美国指挥乐坛,并已成为一名享有国际声誉的指挥。他们一家经常举行家庭室内音乐会,录制唱片,共同享受音乐的快乐。
    在音乐世界里还有很多这样的音乐父子。天才莫扎特的父亲( Leopold Mozart)是当时宫廷里很有名的小提琴家,而奥地利指挥家克莱伯(Kleibers)父子,小提琴钢琴家斯金(Sterns)父子,钢琴家赛尔金(Serkins)父子等等也皆属此类。
    每次我拿出这些父子同台演出录制的唱片,在默契和谐的音乐声中,那些曾经困扰我的“你爸是谁?”的调侃变得那么索然无味,更觉得内心又添了几分沉重。

    原文链接: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4910.html    

媒体来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