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博客
ChinaMediaBlog.com
海航并购,借青“云”直上
媒体来源: 中国媒体博克


云计算不仅是一种技术架构,更是一种服务理念。海航集团构建的从IT组织架构到系统架构都遵循着“云模式”的思路,极大地支撑了企业并购与扩张战略。
《商业价值》杂志 李圆︱文  王维肖︱摄影
    在海航集团,员工们可能并不通晓何谓云计算,但数百家子公司的近10万员工,却正实实在在享受通过海航私有云平台提供的统一的协作门户和e-HR服务。
    海航集团是一家以航空旅游、现代物流和现代金融服务为三大支柱产业的现代服务业综合运营商,产业覆盖航空、物流、金融、旅游、置业、商业、机场管理和其他相关产业。目前海航集团旗下共有8家上市公司,包括海南航空(600221.SH)、美兰机场(00357.HK)、西安民生 (000564.SZ)、易食股份 (000796.SZ)等。
    从2009年开始,海航集团旗下海南海航航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简称“海航信息公司”)启动了云计算战略,并将其作为支撑集团并购大战略的重要一步。因为他们发现,云计算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架构,更是一种服务理念,他们构建的从IT组织架构到系统架构都在遵循着“云模式”思路,以支撑企业并购与扩张战略。
    并购背后IT的挑战
    海航集团发力“并购”始于2010年。2010å¹´3月至10月间,海航在国内先后收购了陕西三棵树超市、天津国际商场、湖南家润多、宝乐商业、江苏南通超越超市、上海家得利。
    在国外,海航集团也在积极寻找合适的投资对象。2010å¹´1月,在收购澳大利亚Allco公司飞机租赁业务后,2011å¹´5月,海航集团与西班牙NH Hotels连锁酒店集团签署协议,以约4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其20%的股权。2011å¹´8月初,海航与香港BRAVIA Capital联合收购GE旗下的SeaCo公司。GE SeaCo公司是全球排行第五的海运集装箱租赁运营商。当年8月中旬,从德国法兰克福又传来消息,海航旗下的海航机场集团,已通过竞购法兰克福建筑公司Hochtief AG旗下的机场资产初选,是进入第二轮竞购的四至五家买家之一。
    海航集团近几年的产业扩张,涉及航空运输、旅游服务、机场管理、物流、酒店管理、金融服务、地产、商贸零售、航空食品和其他相关产业。
    “我们发现,随着集团业务的发展和拓宽,IT架构的复杂程度在急速增加。”海航集团IT部门的元老,海航信息公司总裁何海燕深有感慨地说,“原来我们只有一个很简单的小机房,几台服务器和几个网络设备,到目前为止,海航集团拥有1000多台服务器,近千台网络设备,网络遍布全国甚至全球。”在集团的急速扩张中,何海燕发现,整个IT的基础架构变得难以控制和管理,应用系统的建设也极为分散,每个业务系统都是根据业务发展的情况逐步建设,大量的业务系统变成一个个孤岛。此外,IT建设环节多、周期长,很难满足集团快速发展,尤其是接纳新并购企业的需要。
    “云模式”悄然而至
    为了解决海航集团因快速扩张而带来的IT困局,海航开始规划自己的云计算蓝图。从2005~2011年,他们通过尝试虚拟化技术、构建云主机平台、为全集团提供协作门户、e-HR系统、云桌面等SaaS服务,开始了对云计算的探索和实践。
    在网络架构层面,海航集团与H3C公司合作,2009年将服务器向云主机迁移,并为集团旗下各公司提供云主机服务,逐步构建起PaaS平台,为集团建设私有云打下坚实的架构基础。随后,一系列基于私有云平台的SaaS服务开始在全集团推广,包括协作门户、e-HR系统、云桌面等。
    云桌面,简略地说就是通过云计算软件来实现桌面的统一、资源的共享,让客户端脱离主机,只用显示器和云计算设备就能实现登录、办公。第一个使用云桌面服务的客户,是2010年底航空产业成立的一个专营机务维修的新公司,提出购置300多台PC作为办公需求。但何海燕却告诉他,“PC不要买了,直接按月买云桌面服务吧。”这个回答让对方疑惑不已,何海燕给他算了一笔账:一台PC3000多元,如果采购300多台,要花90多万元,这必然造成短期资金紧张,另外维护成本很高。如果用“云终端”按月付钱,三年花的服务费才相当一台PC的钱。对方本着先试试看的心态,开始了云桌面的尝试。
    基于云桌面的便捷、实用,不到一年时间海航集团旗下7个子公司总共部署了近1000台云终端。海航信息公司将云桌面服务标准化,为用户提供了基本型、标准型、专业型、VIP型四种产品,每种产品分别对应不同的CPU、内存和硬盘容量以及收费标准。使用机构只需在4种标准配置中进行选择,并按照相应的服务费按月支付,即可享受与PC一样的功能和很多PC不具备的好处。据测算,如果将使用PC和云桌面的资金开销、运营开销加间接成本综合对比,每年每台PC可以节省3000多元,如果按照5å¹´200台PC来计算就可以节省三百多万元,经济效益不可小觑。
    海航近些年来发展极为迅速,人员规模、终端数量都成倍增长,而且分布在16个以上办公地点和基地城市,海航信息公司为此要付出的服务量巨大,仅每年处理的PC维修答疑电话数量就超过10万个。使用云桌面,不仅可以极大地降低服务量,对客户端数据存储管理、数据传播管理、数据访问控制、数据安全等,都有明显改善。
    “现在,如果海航在一个新城市开分支机构,十天之内云桌面就可以迅速提供基础的办公能力”,何海燕自豪地谈道。
    “云模式”支撑海航发力
    云实践带给海航的不仅是使海航集团建立起基于“云计算”çš„IT架构,还有按需付费的新IT商业模式,以及IT人力与系统资源共享的组织架构。
    后两者对于海航集团的意义甚至更大,对于一个产业多元化、发展如此迅猛的大型集团化企业来讲,IT架构越来越成为企业的神经系统,支撑企业的对外快速反应与决策,构建内部的协同和管理机制。
    按需付费的新IT商业模式,是一种充分满足客户需求的新模式。海航集团的快速发展使得业务部门管理者再也无法忍受IT投资审批选型时间长、不灵活、风险大的困扰,他们希望的模式正是像云桌面一样,按月付费、快速使用、灵活变更。海航信息公司作为海航集团的云服务提供商,正在尝试转变IT商业模式,让海航集团能够像使用水电一样,根据需求快速增减服务项目,大大降低IT投资风险。如今,已有60多家成员企业使用海航信息公司提供的云主机服务,7家公司正在使用近1000个云桌面,付费模式按照月服务费计算。海航信息公司测算过,以前业务系统部署过程平均需要3个月,现在只需要2小时就能够上线并为业务创造价值。
    此外,海航信息公司还基于基础架构云服务,面向客户建造了一个云计算服务门户,在这个门户上客户可以自主选择云计算服务的配置和资源,包括云主机资源、云桌面的资源等,对客户的IT需求响应变得更主动。
    在IT组织架构方面,海航集团将大量的开发、系统建设和维护等工作转至海航信息公司负责,公司现有300余人。在集团管控层面,由50余人的信息管理部负责集团IT规划和业务融合工作。这样的组织架构,将IT集约化、共享化管理,是一种IT组织资源的“云模式”,对于节省IT投资相当有益。就拿HR系统来说,如果一家公司上一个系统基本需要300万元,600家公司上线将是一笔巨大的投资。但是在现在云架构的模式下,海航信息公司只需进行一次百万级投入,全集团就可以长期受益。
    今天的海航,IT俨然已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每并购一家新的企业,集团都要求IT先行,将被并购企业的信息系统接入集团大平台。这样,新员工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了解全集团的新闻、通知、办公流程、员工规范等,对海航集团管理新并购公司、实现流程与管理模式对接、企业文化对接相当有意义。而且由于统一的协作门户和e-HR两大系统利用的是云服务模式,可以随时按照员工的变化、成员企业的变化快速地做出系统变更和调整,大大地提升管理效率。目前海航集团数百家成员企业的近10万员工都在使用这两项服务。

    原文链接: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5187.html    

媒体来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