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博客
ChinaMediaBlog.com
我们要证明中国人的创造力
媒体来源: 中国媒体博克

2011年中国互联网创新产品评选年度创新产品

有人说我们已经慢了,可就算是慢了也要坚持。这是一个梦想的问题,它支持我们继续做好我们的产品,耐心去迎接新的机会。
Talkbox CEO 郭秉鑫│口述  《商业价值》杂志 夏勇峰│整理
    我们团队真正开始做Talkbox这个产品的时间是2010年1月份,做出来到苹果App Store上线是2011年的1月。作为一个6个人的小团队,本来我们并没有做太大的预期和准备,刚开始只是一个最简单的想法:做一个应用,在应用商店卖到100万用户,然后应用收费0.99美元,搞定!
    在那段时间,其实经历了很多不同想法,比如最初想做的是一款交友的应用。可交友怎么做才能创新呢?
    原点在于“如何在手机上更快沟通”,后来我们想到,所有人除了打电话,在手机上都需要用文字来发短信,短信这种方式差不多延续了十几年,是不是到可以变变的时候了?有一天我开车收到短信,心想,如果收到短信只用听、回复短信只用说,那该有多好啊。
    怀抱这种想法,我们很简单就将产品先做了出来,完全没有想到这种应用功能后来会有那么多产品一起借鉴和使用。刚开始Talkbox找到好友的方式只是通过Facebook,连国内的SNS网站都没做。为什么后来在国内也会有一些人使用呢?我们觉得应该一是比较好玩,二是算很实用,第三大家可以群聊。
    实际上,做产品的时候我们没想太多,现在反思的话,如果想得太多可能反而做不了了。比如要是刚开始就看有没有市场,或者说刚开始就想要踏足手机即时通信,那一定得要很大的团队,压力就凭空大了不少。
    想得少、小团队做出来再说,它反而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我们一两个月就达到了100万用户,也在全球很多地区登上了排行榜的榜首位置。有一件事让我印象很深,就是一位以色列的盲人用户,他给我们写信说:“你们这款产品就像是我的眼睛一样,我终于可以用短信了!”这让我们非常高兴。现在,我们用户超过600万,在美国、意大利、以色列等地发展不错。
    预期之外的成长,使得风险投资迅速找了过来,这时候我们决定放弃刚开始售价0.99美元的打算,尝试向更大的目标努力。
    当别人抄袭我们产品时,老实说刚开始感觉当然会郁闷。在国外,其他产品可能就是用到你的概念,很少会把整个界面流程都抄过来,连错误的英文单词都会照着弄错。可郁闷归郁闷,我们也鼓励自己看到他们的优点,不断将产品做精做细,继续创新。
    每个产品都会有自己的风格,大部分人会用很大众的产品,可是一些小众的精品也一定会有人支持。比如说我刚刚才知道,中国的Mac用户只有不到0.2%,剩下绝大多数都用PC,可Mac的忠实用户仍然不少,因为它做得比较极致。作为小团队,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地方,在保持创新性的同时吸收他们的优点。我们会耐心地与用户一对一沟通,先将自己沉下去,这样当产品有突破时、有机会时我们才会再浮上来。
    对Talkbox来说,它在中国面临的挑战很多,已经进入了一个每个大头都会进入的通信市场,可又没有那么多力量和经验。可我们可以让欣赏我们的用户继续用我们的产品,把我们的产品做到极致,同时国内很少有走向国际的产品,这是我们的一个优势。
    去年,有国内的互联网大公司尝试收购我们,可我们并没有接受。如果只为钱那事情就很简单了,可我们骨子里也有点极客精神,同时整个团队有个理想: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想证明中国人是有创造力的。
    很多公司其实在国内没有能坚持下去。有人说,现在和其他拥有我们功能的同类产品相比,我们已经慢了,可就算是慢了也要坚持。这是一个梦想的问题,它支持我们继续做好我们的产品,支持我们耐心去迎接新的机会。我觉得,这才是创业的精神。

    原文链接: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5361.html    

媒体来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