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博客
ChinaMediaBlog.com
关系的进化
媒体来源: 中国媒体博克

无论这个新世界看起来多么宏伟壮阔,一切也才是刚刚开始。
张鹏 《商业价值》主编
    过去的这个春节,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拜年问候这件事情上发生的巨大变化。相信很多人都会发现往年应接不暇的拜年短信大规模缩减,而填补真空的是微信平台上各种文字、表情、图片、音频的祝福大放送。这件事情,很容易被看作是“微信打败短信”这种工具替代型的结论,但我觉得这其实不是一个沟通工具层面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在全新的沟通环境下,“关系”的本身在发生进化。
    拜年是中国人际关系体系中很有符号意义的一种投影,所以研究拜年本身的演进,其最深入的意义在于看到人际关系正在新的沟通手段和社会环境下产生有意思的自我演进。
    比如,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微博上私信祝福的,很多情况下是完全没有见过面的人;而发短信祝福的,大多是见过(比如换过名片)但相对不熟悉的人;而微信上的祝福则大多来自相对熟悉(有过较多各种形式的交互)的人;更有意思的是,同样在微信上,给你发送文字、分享图片,传送语音祝福往往与你跟他熟悉程度相关,越是熟悉的人,信息沟通的“带宽”就越大。
    在移动通讯的2G时代,人们与手机通讯录中的成员的交互方式只有短信、电话和见面聊这三种,这时候人们的关系层次是非常简单的,而关系的发展也是相对缓慢的,因为交互的方式太简单,以至于打扰程度和交互成本过高。所以熟人是现实中的熟人,陌生人很难或者很缓慢才能演化出更紧密的关系,
    但在移动互联网这样新的沟通环境下,关系的层次被突然增加了——文字、图片、语音,实时和非实时、一对一关注和群组交互、还有群组中的静观与参与等等。关系层次的增加对人在社交需求上有重要的吸引力,因为人们会很开心能有不同的方式来维护不同的关系。而文章开始时候提到的拜年祝福的不同层次,就是这种关系分层加剧的一种体现。
    其实过去两年来,拜年本身也在逐渐失去原来“特殊”意义——至少对我和身边的一些人来说是这样——因为各种沟通手段让很多人的交互变得层次丰富和更加立体,很多关系并不需要通过一年一度的拜年来维系。可以说拜年这件事情在中国人际关系中意义的缩减,这其实也是在大的技术和社会环境下关系演进的一个侧面。
    历史上每一次信息沟通手段的进化,都会来自人际关系的演进,这背后则是用户在不断变化的沟通环境下,基于关系的需求在持续细化。例如,今天微信的“群”其实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社交手段,很多新的人际关系会在群里面建立,同时群也成了资源和联系节点的“储藏室”,或着说是一种新形态的活的通讯录。
    但这种演进出的需求也有很多问题没有被解决,比如很多人心里都对无穷无尽的群聊提醒感到恐惧,也对被别人抓入某个群的动作感到无奈。毕竟关掉提醒有可能会错失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和关系;而退出一个群会因为“太不礼貌”,而成了非常令人纠结和苦恼的事情。这些对于微信来说,恐怕也是一些之前不可能想到,也不那么容易解决的新挑战。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伟大意义在于,它绝不是之前一些东西搬迁到新的平台上,而是在新的环境下通过技术和应用的双螺旋,不断生长出完全不同的新东西。所以,无论这个新世界看起来多么宏伟壮阔,一切也才是刚刚开始而已。

    原文链接: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9505.html

媒体来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