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博客
ChinaMediaBlog.com
公司进攻与进化
媒体来源: 中国媒体博克
公司这个庞大的机器在自我进化的算法上出现了问题,这种逻辑矛盾的错误反复发生,最终有可能将组织带入毁灭。
《商业价值》杂志特约作者 顾贝妮|æ–‡ 
    无论是宝洁、诺基亚还是联想,它们都曾经获得过最佳雇主的殊荣,即便如此,面对报表与时局,大裁员还是在所难免。然而,如果说10年前,人们还对动辄上千人的企业裁员感到十分唏嘘的话,现如今无论是外企也好,本土企业也罢,略有经事的职场人恐怕都早已有了随时可能散伙的心理准备,即使是受雇于最佳雇主。
    å…¬å¹³åœ°è¯´ï¼Œè¿™ä¸æ˜¯ä¸ªåˆ«å…¬å¸çš„错,也不能全然归咎于公司决策层——以公司为概念的组织现今的运作逻辑使然。
    æœ‰æ¡ä»¶çš„归属
    è¿‘200年来,作为组织的公司不断蔓延膨胀着,它充满了整个人类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它们令这个世界更有效率地生产财富,令生活变得前所未有的琳琅满目。但另一方面,它们却有如一个没有灵魂并失去控制的庞大机器,正悄悄夺走我们的青春、激情,甚至生活的意义,我们正遭受进攻却浑然不知,甚至甘愿为其贡献此生。正如查尔斯·æ±‰è¿ªè¿™æœ¬ã€Šé¥¥é¥¿çš„灵魂》所要表达的,被掏空的个体在没有灵魂的公司组织中挣扎,不幸的是这是现今人类社会的构成主体。
    åœ¨å…¬å¸å°šæœªå¤„于主导之前,我们有其他的组织形式将人们聚在一起。这些组织令在其中的人持有一致的目标,享有共生的利益,它们最典型的是家庭、部族、国家。这样的组织我们生来便在其中,谁都无法自主选择。与此同时,我们的家庭、部族、国家也无条件地接受上天分给它的每个个体,无论是颇具价值才华出众的,还是碌碌无为的平庸之徒。然而这种与生俱来的归属,令我们每个人都能深信不疑——我属于这里。即便去到别处,其他人会询问你来自何处,你也始终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在这些组织内部的维系纽带恐怕是这世上最难改变的两件事:血统与文化,最终这令家庭、部族、国家坚不可摧,延绵流长。
    å…¬å¸è¿™æ ·çš„组织也将人们聚在一起,看似也令在其中的人持有一致的目标,享有共生的利益,但它却难以令我们深信不疑自己属于这里。我们选择甲公司而不是乙公司,我们也可以随时选择离开甲而投奔乙,没错,我们是自由的。但公司这个组织也并非无条件地接受我们。公司拒绝那些被它判定为无用的人,吸收更能为其带来价值的人。在这样的前提下,“公司为家”根本无法成立。
    æ‰€å‰©æ— å‡ çš„人生
    åœ¨å…¬å¸çš„运营中,除了金钱,很难看到其他更明确的东西令我们聚在一起。虽然公司们宣扬高远的愿景,营造所谓的文化,但每当文化与金钱相悖,却总是金钱胜出。我们每个人也试图为在公司工作寻找更多意义,但是那些无意义的时候总是远远多于有意义的时候。最后我们唯一能指望的是当公司吸进更多财富时,我们也能多分得一些,最终用赚取的财富试图换回一些意义,例如尊严、认可、成就感等。这也就是为何那些能让人获得更多财富的公司,总是令人趋之若鹜,因为除此之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还能在公司中指望什么呢?
    ç„¶è€Œï¼Œä¸å¹¸çš„æ˜¯å…¬å¸åœ°ä½æ„ˆåŠ å¼ºæƒï¼Œè¶Šæ¥è¶Šå‡Œé©¾äºŽå…¶ä»–ç»„ç»‡ä¹‹ä¸Šï¼Œå®¶åº­ã€éƒ¨æ—ä¸ç”¨è¯´ï¼Œåœ¨å…¨çƒåŒ–ç»æµŽçš„é©±ä½¿ä¸‹ï¼Œè®¸å¤šå…¬å¸ç”šè‡³äºŽå‡Œé©¾äºŽå›½å®¶ä¹‹ä¸Šã€‚é™¤äº†å­©å­ã€è€äººè¿™äº›ç¼ºä¹å·¥ä½œèƒ½åŠ›çš„äººä¹‹å¤–ï¼Œå…¶ä»–å¤§éƒ¨åˆ†äººéƒ½æ— æ³•é€ƒè„±çš„å—åˆ¶äºŽæŸä¸ªæˆ–å‡ ä¸ªå…¬å¸ç»„ç»‡ã€‚å…¬å¸è€—åŽ»äº†æˆ‘ä»¬é™¤äº†ç¡çœ ä¹‹å¤–å¤§éƒ¨åˆ†çš„æ—¶é—´ï¼Œç”šè‡³äºŽæˆ‘ä»¬ä»Žå­©ç«¥æ—¶å°±å¼€å§‹çš„å­¦ä¹ æœ€ç»ˆä¹Ÿå˜æˆåªæ˜¯ä¸ºæœåŠ¡äºŽæŸå®¶æˆ–æŸå‡ å®¶å…¬å¸åšå‡†å¤‡ã€‚çœ‹ä¼¼æˆ‘ä»¬çš„ä¸€ç”Ÿé™¤äº†åœ¨ä¸ºæ— æ³•ç§°ä¹‹ä¸ºå½’å±žï¼Œå¹¶å¯èƒ½éšæ—¶å˜æ¢çš„æŸå‡ ä¸ªå…¬å¸å¥‹æ–—å¤–ï¼Œå·²ç»æ‰€å‰©æ— å¤šã€‚è¿™æ ·çš„é€»è¾‘éš¾é“æ˜¯åˆç†çš„å—ï¼Ÿ
    è¿›åŒ–抑或循环致死
    è¶Šæ¥è¶Šå¤šçš„人开始厌倦这种度过人生的方式,他们一边日益消极地对待工作,反复制定着离开的时间表,同时又对失去当下的工作充满恐惧,害怕无所事事,飘摇无依。许多时候,我们想要丢下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提供工作的组织。我们想要一份如我们所愿的工作,一份能燃烧激情梦想而非消磨激情梦想的工作。我们不断寻找着,从甲公司出走,投奔乙公司,又从乙公司逃去丙公司,虽然总经历失望,但在这个被公司霸占的星球上,行使这样的选择权几乎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å¦‚此一来,这令众多公司管理者,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者感到头痛,他们每天琢磨着如何塑造企业文化,提高员工归属感、忠诚度和敬业度?不如首先问问为何需要提高员工忠诚度和敬业度吧?如果答案是忠诚敬业的员工能使公司创造财富的效率更高,那么当损害员工忠诚度和敬业度能更有利于创造财富的话——确实常有这样的情况——公司当然也会在所不惜地将亲手建立的这些击碎。可笑的是,接下来上演的常常是开始投入重建文化,试图重新赢得员工的信任,接着再击碎,再重建,如此循环致死。看吧,管理者们将陷入人格分裂,至少是表里不一。
    æ˜¯çš„,公司这个庞大的机器在自我进化的算法上出现了问题,这种逻辑矛盾的错误反复发生,最终有可能将组织带入毁灭。仔细检查最核心的几条指令,你还能没有丝毫怀疑地认定“公司就是为了赚钱”始终是优先级最高的那条吗?或许正如科幻片里的结局,公司这台机器必须自行进化出人类的情感、神奇的灵魂,才能最终作出完满的抉择。

《饥饿的灵魂》
作者:查尔斯·æ±‰è¿ª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策划机构:湛庐
 ã€Šé¥¥é¥¿çš„灵魂》中查尔斯·æ±‰è¿ªä»¥æ•é”çš„æ´žè§ä¸ŽçœŸè¯šçš„哲思,探讨了“人”在经济挂帅的主流社会中潜藏的忧虑与困惑,并将“适当的自私”的哲理应用在企业组织上,提出信任管理、负责任的个人主义等永续经营的企业观。追寻生命意义最好的方式,也许就是“适当的自私”。
    原文链接: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14573.html
媒体来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