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博客
ChinaMediaBlog.com
石油危机和美国能源革命
媒体来源: 中国媒体博克

Warning: array_multisort(): Array sizes are inconsistent in /home/u768412851/domains/chinamediablog.com/public_html/wp-content/plugins/related-posts/recommendations.php on line 357

美国政府深刻意识到,过度依赖石油是美国经济发展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此后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以保障国家石油安全。
《商业价值》杂志特约作者 刘戈  央视《今日观察》评论员 [email protected]
    “华盛顿10月15日讯——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于今日转告美国石油官员,如果美国再向以色列公开提供战略武器,沙特阿拉伯将减少10%的原油产量,1个月后再减少15%。”这是1973å¹´10月16日的《纽约时报》,题为“关于沙特阿拉伯石油威胁的报道”的导语。故事的背景源自10天前爆发的第4次中东战争。
    美国人没有想到的是,沙特和海湾产油国这一次来真的了。1973å¹´10月16日,海湾5个阿拉伯产油国加上伊朗代表在科威特开会,决定单方面把每桶原油的标价提高70%,达到5.11美元。石油第1次成为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战争中的武器。
    发生于1973å¹´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的部队从南北两个方向分别发动了收复在第3次中东战争中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的进攻。这一天正好是在犹太人的重要假日赎罪日,以色列在这天处于全国放假状态,许多士兵在这天离开岗位返家过节。
    战争进入胶着状态。10月14日,被“水门事件”搞的焦头烂额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做出了援助以色列的决定。接下来9个小时里,大量运输机装载着军事设备成批飞往以色列。此时,沙特提出了减少石油生产和对美国石油禁运的威胁。
    尼克松显然低估了阿拉伯国家的决心。1973å¹´10月19日,美国宣布对以色列提供22亿美元军事援助进一步激怒了阿拉伯产油国,利比亚当天宣布向美国禁运石油。10月20日,沙特阿拉伯等海湾产油国一致行动,对美、欧盟禁运石油。世界市场上一下子减少石油供应量500万桶/日。美国油价飞涨,到当年12月下旬欧佩克把油价提高到每桶11.65美元,翻了整整一番。
    油价暴涨打击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经济。西欧、日本遭受连累,所受打击甚至超过美国。艾伦布林克利的《美国史》中写道“最直接的冲击美国经济的因素是能源成本的不断增加。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美国一样严重依赖廉价的原油,没有哪个国家更依赖汽车,没有哪个国家的住房、学校、工厂消耗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气。”油价飞涨,让本来已经饱受通货膨胀之苦的美国百姓叫苦连天。尼克松受到空前的压力,情急之下,颁布了美国历史上最社会主义法令——对石油价格进行管制。
    价格管制遏制了生产商的生产积极性,导致油荒频现,人们需要彻夜排队才能加上汽油。格林斯潘后来谈到这段历史时说:“美国实行价格管制取得的经验,就是再也不能实施价格管制了。”
    石油危机重创了美国经济,并迫使尼克松祭出价格管制的招数。此时美国政府深刻意识到,过度依赖石油是美国经济发展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此后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以保障国家石油安全。
    1975å¹´9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能源政策与节约法案》和《公司平均燃料经济标准》,对汽车燃油效率进行了强制性规定。1977å¹´6月,美国国会两院一致通过了《能源部组织法案》。10月1日美国能源部正式成立,负责制定综合能源政策和实施能源开发进行能源管理。
    1981å¹´1月,里根总统签署了《解除石油价格和分配管制法案》,结束了对油价的控制,该法案实施后,美国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接轨,刺激了石油公司增加在美国国内的油气勘探和生产投资。阿拉斯加石油的开采和本土页岩气开发技术的逐渐成熟让美国能源自产比例逐年提高。30年之后,尽管美国依然是世界上第一石油消费国,但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却逐渐降低,目前已经达到了超过70%的自给率。
    新世纪,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等30亿人口进入工业化时代,全世界对石油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据统计新增需求中有一半来自中国。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2大石油消费国。来自中国的石油需求已经成为国际油价坚挺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中国缺油,石油消费超过一多半需要进口。另一方面为了降低社会成本保护消费者利益而实行严格的价格管制。低油价既不利于降低原油消耗,也不利于企业和民间资本积极进入能源行业。
    此外,从石油安全的角度考虑,中国的石油储备水平堪忧。目前仅可以实现大约50多天的进口量。按照规划要到2020年,中国才能建成约5亿桶石油储备,够上发达国家90天的石油储备“及格线”。  
    据预测,中国2020年的石油消费量至少比2000年翻上一番,将达6亿吨左右。即使按照国内石油开采最乐观的估计,对外依存度将长期超过50%将持续成为常态。石油安全已经成为威胁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最大威胁。
    “尽管政治丑闻最终断送了尼克松的总统生涯,但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面临的最大危机却是经济转型问题。从尼克松上台开始,通货膨胀便一直慢慢上爬,此时开始迅速飙升,这将成为20世纪70年代最令人不安的经济问题。
    这些棘手问题并不完全是其政府的经济政策一手造成的。美国经济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速发展后所面临的经济转型、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成本上升制造业外流必然导致“滞涨”的产生——在物价上涨的同时经济增长乏力。1973年,美国物价上涨9%,1974年阿拉伯石油禁运提高石油出口价格后上涨12%,达到二战后的最高点。
    “尼克松政权令人费解的经济政策代表着广大美国民众对美国繁荣前景的模糊认识。尼克松格局——为限制通货膨胀采取货币紧缩政策、为摆脱经济萧条继而又扩大消费——在尼克松之后的两任政府中曾重复出现”。布林克利对尼克松及其美国经济的评价放到今天的中国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当下的中国,一方面过量的货币发行导致通货膨胀,在市场的反应主要是房价的快速上涨,因此需要紧缩银根。另一方面又需要通过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而银根过紧显然会抑制消费。在艰难的经济转型期,如何用好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精妙地调节经济发展,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

    原文链接: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15829.html

媒体来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