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博客
ChinaMediaBlog.com
【编者的话】焦虑感
媒体来源: 《商业价值》
《商业价值》杂志 刘湘明

 

浓缩观点

  • 移动互联网,这个可以与现实紧密相连、光速传播、影响范围极广的怪兽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了很多客户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开始改变很多行业运作的规则。

  • 移动互联网并不会从根本上摧毁整个商业体系,只是会重构其中的关系,所以对于很多传统企业来说,需要认真思考的是如何在这个重构的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不是都要改头换面成为小米、谷歌或是亚马逊。

 

进入2014年,商业界就像换了挡一样,突然进入一个疯狂的节奏——联想连续进行大举并购;微信凭借红包对阿里进行空袭,腾讯和阿里两大巨头在各个领域开始全面交火;Facebook动用190亿美元收购仅有50多名员工的Whatsapp,更是迅速把疯狂的定义推向了新的高度。

所有这一切的背后,都弥漫着焦虑的味道。企业家的常态就是面对竞争,但以往竞争的常态是,在固有规则下面对的固有的对手,会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大家心里都会有个数儿。可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突然让游戏规则发生了突变,这个可以与现实紧密相连、光速传播、影响范围极广的怪兽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了很多客户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开始改变很多行业运作的规则,更可怕的是,谁都不知道,这些改变将走向何方。这一两年,小米的崛起,微博的没落以及微信对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加速渗透和影响,都在身边不断强化这种不确定、不安全的气氛。

巨头们的并购,其实都是应对不确定未来的卡位——反正有资源,在关键的领域先布下重兵,而在对未来移动互联网版图上关键领域的判断上,大家又表现得相当一致,这就导致随后的一系列并购或入股金额的飙升以及各种冲突较量的频频出现。

相对于财大气粗的巨头们在水面之上大开大合的资本运作,更多传统企业的焦虑则是体现在未来的战略判断和制定上。最近频繁参加了几家大企业的规模不同的战略研讨会,对于传统企业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冲击,我总是这样几点看法:

1. 产品和服务是根本。很多企业都把焦点放在了移动互联网对于营销效果的片面夸大上,移动互联网的确可以迅速把一个创意迅速传播出去,获取众多的关注。但是如果没有后续的转化流程,以及依托于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持续购买行为,再好的口碑营销也只会演化成我们熟悉的“骗子-傻子”游戏。企业在思考移动互联网战略的同时,首要任务依然是把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提供到位,这才是与客户最重要的接触点以及他们良好体验的根本。

2. 客户最重要。移动互联网给企业带来的最大改变,在于从传统商业时代的“市场份额”思维,切换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思维”模式。人手一部智能机,使得客户掌握了空前的主动权,怎样从客户的角度思考,提供给他需要的价值和服务,是对传统企业最大的挑战。

3. 想清自己的优势。移动互联网并不会从根本上摧毁整个商业体系,只是会重构其中的关系,所以对于很多传统企业来说,需要认真思考的是如何在这个重构的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不是都要改头换面成为小米、谷歌或是亚马逊。在一家企业的内部战略会上,一个高管说,准备学习360用免费换取客户。但是这家总资产企业,免费提供服务的代价是一年减少几个亿的收入,这种代价是无法承受的。但是如果换个思路,用一些本来就是沉没成本的服务来吸引客户,效果就会好的多。而且,我一直相信,在一个大趋势的反面,同样存在另一个机会,当大家纷纷涌向移动互联网的时候,一个制造企业如果能够掌控更多的制造资源,同时调整自己对接好新的客户需求,也一样可以成为新价值链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 行动克服恐惧。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动作是行动,而不是规划。很多企业的焦虑却都来源于此,他们还依照以往的习惯在不断地学习、讨论、规划、论证,身边的世界却在高速的变化,环境和规划越来越大的反差,只会增强内心的焦虑。这几天在海尔交流,和张瑞敏也谈到了焦虑的问题。张瑞敏一直是一个危机感很强的人,但是他一直在用行动解决问题。海尔从几年前就开始推动一系列巨大变革,张瑞敏的思路就是把海尔这个巨大组织平台化,用分散风险的思路来对抗巨大的不确定性。虽然面临着整个企业架构、管理体系前所未有的变革和调整,但是这些具体的工作,却可以让人心里踏实很多。(作者刘湘明《商业价值》杂志主编兼出版人)

 

原文链接: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30422.html?s=read

媒体来源:[文章]
(C) 《商业价值》